NO.1277:有一种相遇,是一见如故
(2018-10-30 16:39:52)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
NO.1277:有一种相遇,是一见如故
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有时是天涯咫尺。叙事者团队中,我认识了很多坚持叙事教育写作的老师,相似的教育情怀和写作爱好,让我们常常在感到这种心灵上的似曾相识。
王维审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一见如故的人,不管是他的文字,还是他生活中真实的自己!
熟人
那次相遇,我常常想起来回味!
QQ里王维审老师一则信息,让我心动,他要来淄博讲学。多年没有参加过学习了,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应该是2012年12月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
与听魏老师的报告不同的,是那是学校的安排,带着票去的。这次是王老师作为一个国家级教育专家直接通知我的,两年多来的心灵的想通,却没有期盼真的见到本人。这两年多来,心中嘴里念叨的最多的就是王老师。
念叨归念叨,但我知道我们之间隔着很远的距离。一种是文化境界上的,一种是意志力上的,一种是才情方面的,可谓万水千山。每次坚持写作中遇到问题了,就拿起王老师的著作来看上一会儿,受到一种启发,继续努力。“化蛹成蝶”,成了这种努力的一个梦想。不管结果如何,我要让自己了无遗憾。
我坚持,再累再难,我都要坚持!这也许就是喜欢,这也许就是乐以忘忧。
我用文字给自己盖一座“黄鹤楼”,让我像古代那位大诗人一样“欲穷千里目,更山一层楼”。每日一篇叙事者写作堆砌的文字大厦,让我看到了更加真实美好和富有召唤力的一切,因此我的努力更添了一份力量。
记得有一次,已经到了深夜,时间已经是午夜12点以后,困倦得让我几乎要闭上眼睛,心脏部位也涨得有点不舒服,但是我的思路和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却依然欢快流淌着。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把这些文字敲打出来,因为那是我生命怒放的一种状态。
以前,我们住在校园里。一位年长的老师,在家门前种了一株特殊的花,那种花花期只有一两个小时,而且开花的时间就在晚上。花开了,老师喊我去看花,看着在手电筒的光柱中盛开的花,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这花,没有人欣赏也是要开的。现在它正开的时候,有我们欣赏,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它的幸运!
合影
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我很少熬夜写作了。我都把写作的时间安排在白天,大概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就会把一篇文章写好,更多时间用不了一个小时。
那次见去听王老师课,王老师说遇到了熟人。我一直观察身边的每个人,想想王老师所说的熟人是谁?是邀请他来的校长吗?是教育局的分管宣传的领导吗?是我吗?
我不敢称熟人的,我要称的就是王老师的学生,虽然年龄上我要长王老师十几岁。饭桌上,他不断停下吃饭回复信息。我提醒他:吃饭不要看手机,集中精力吃饭对身体有好处。他说:有事情需要回!
王老师是我的贵人,点燃了我重新拾起写作的那种激情。也是王老师和他的团队,让我第一次拥有了在网络上与全国各地教师分享《论语别裁》读后感的机会。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差,但是王老师一句“很精彩”的评价让我感动,还有QQ群里其他老师们的鼓励支持。
熟人,是张店实验中学的领导老师,是区教体局分管教育宣传的领导,是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教师?都是!因为我们都喜欢叙事教育写作,我们都喜欢讲着记录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前行!
王老师坚持让我留下来一起吃午饭,我们有了一个短暂的交流和合影。王老师特别强调:“不是遇到熟人,自己喜欢在宾馆里吃饭,因为陪着一些陌生人说话,自己会觉得不自在!”王老师说出这话的时候,我感动。特别是那一句:“所在我今天在这里吃饭,不然他到哪里吃饭,这里买饭挺不方便的。”
听着这些话,我几乎要哭了。王老师作为我心仪已久的专业成长导师,之前就想过——有见面的机会,我是要请王老师吃饭感谢他的。从家里走的时候,妻特别嘱咐我多带点钱,有机会的话请王老师一起吃饭!嘴拙的我,只顾着感动,却没有将这话说出口。当然,听了王老师一上午的课,我的确非常累了,也想王老师的时间宝贵,不愿打乱了他的行程安排,王老师肯定也会感到我有这份心意的。
离开了张店实验中学,王老师下一站是河南。即使做动车,要到目的地也需要四个小时。我竟然有一种长亭送别的感慨:“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是我马上想到,在千里外的河南,王老师是有故人的,那里也有成百上千的王老师的铁杆“粉丝”——像我一样坚持撰写教育叙事的一线教师!
我非常欣赏那张与王老师的合影,合影中我与王老师都笑得非常开心!是张店的老师帮我们照的,我当天就传到了叙事者QQ群里,也发到了我的QQ空间里,当然王老师也向我要了这张合影!王老师还发短信:听课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十几年了,读了王老师的文章,让我有一种少有的感动;见到王老师本人,让我更感动。
我想到孔子的一句话:仁者必有言,言者未必有仁!王维审老师两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出版了三本属于自己的教育专著,而且已经上架读者争相购买。从王老师身上,我感悟到了做人和写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