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181:好文章得益于“改”

(2018-08-28 22:15:29)
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NO.1181:好文章得益于“改”

今天,一位好友请我帮着修改一篇文章。

朋友的这篇文章,我非常喜欢,比较接近发表文章的水平,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修改完善。

爱莫能助中,我回复:“我没有想出具体的修改思路,此文若发表记得告诉我喜讯!”我给自己和好友,都留了一个“上升”的空间。

实际上,我的博客中,也有好几篇类似的文章,我不知如何下手改动。有几篇我认为已经达到发表水平的,投出去后,也是石沉大海!

我与好友,都需要“修改”方面造诣的提升。

昨天,王维审老师讲课的情景历历在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内容之一,就是改文章——

一位教师一篇屡投不中的文章,王老师在文章结尾处,添加了一位诗人的名句,添加了一句相关感悟性质的话语,有三家报刊采用了这篇文章。

那位老师问:“如何才能拥有这种神奇的结尾?”

“只有多读书!”王老师的回答,让我想到《卖油翁》中的主人公所说的:“无他,唯手熟尔!”

叙事者团队杨雪梅老师,是发表文章的大咖,一年内发表上百篇文章。王老师在讲课中,提到了杨老师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绝招:“将书中所有令我有所触动、予我启迪的文字工工整整的抄出来,加深记忆;我曾从一些杂志中,挑出叙事文章,只摘取其中的故事情节,站在自己所关注的点和立足的角度来着笔重构,然后与原文全方位比较,查找自己的不足;我曾经让自己,在作者和读者这双重身份中转换,完成一篇文章中后,反复以一个读者挑剔的眼光审读,再一次次修改完善,直到这篇文章读起来也有了某种心灵上的触动……”

得了“绝招”,我接下来就练习了用。我不能像杨老师那样抄写,就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叙事文章朗读下来并录音,反复听并琢磨,总能从中有些感悟体会。今天,就读了王维审老师的《那伤,该是谁的痛》。我在一遍遍的听读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个时候,我就是杨老师所说的做了一个认真的读者。真正好的叙事文章不多,能够打动自己心灵的更少,这种朗读反复听悟法,是对优秀叙事作品的致敬,也是自己成长的坦途。

接下来,我也把自己写得较好的文章朗读并录下来,仔细品味其差距。没想到,这样几遍细功夫下来,我竟然从这篇达到准发表程度的文章中,发现五六处内容不明确和需要删减的地方。于是我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直到让自己觉得文质兼美且怦然心动。

好的教育故事,还不是好的教育叙事。要展示出自己对于某类问题的探究和感悟的教育故事,才容易形成好的教育叙事文章。

好的教育叙事,要有简洁有文采,有戏剧性,读后令人深思回味受到启发!

——因为好的教育叙事,沉淀着作者睿智的思考和行动,凝结着作者对于教育和人生的悲悯情怀!

 

作者:赵成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邮编:255129     新浪博客:吾言之吾心

QQ:20888758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