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1@365新高二文科生在暑假如何学地理

(2018-07-27 18:22:03)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前言:感谢河北乐妈的信任,让我跟新高二的文科孩子说说怎样学地理。我也在匆忙中随手写了几段话,希望对孩子们有用。

新高二文科生在暑假如何学地理

/迪妈

新高二的文科学生也许对文理分科还没有感觉。高一的地理多半是基础课程,考试的形式也多半是学考的题型为主,所以导致很多的新高二的学生在暑假了白白浪费了大好提分的时间。高二前的暑假是孩子们提高地理的最好时间。因为文科生来说,地理相对政治历史要难掌握。但是我要说:地理比政治历史要容易取得高分。

1:看(需要的工具:高考地图册+眼睛)以下是我们学校用的地图册。[转载]201@365新高二文科生在暑假如何学地理

[转载]201@365新高二文科生在暑假如何学地理


(1)         熟图法:主要看区域地图,包括世界地图+世界分区地图,中国地图+中国分区地图,熟记区域地图轮廓和名称;识记各种地图要素。

(2)         定位: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点以及与其他 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涵规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来。

(3)         看课本:定位后那这些特征又怎样掌握呢?看书啊!看什么书?必修一和二的课本内容,必修一主要是以自然地理为主: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资源等;必修二主要是以人文地理为主:人口,城市,交通,工农业等。

(4)         也就是说,把这些必修一和二的内容对号入座放进地图册的区域地理中。那怎么知道对不对呢?地图册上面有的。

比如:欧洲西部的基础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部分,自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资源等。人文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工农业等。一个一个区的内容看熟,甚至有能力的就背出来。这个是积累知识点。

2:背(工具:地图册+脑子):

(1)         背知识点:主要背的还是地图册上的基础知识点。当我们大多熟记会背之后,看到一个区域图,就知道有什么内容了。

比如,我们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 度某大陆西岸。这样,我们就容易一下子推断出:

它的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暖湿多雨,植物:生长着耐旱的常绿硬叶林,有各种地中海亚热带水果,如:葡萄,橄榄等。水文:流量少,冬汛,不结冰等。

如果确定在地中海南部,那么还可以判断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什么的。

(2)         背答题模板: 这个答题模板,每个省应该都大同小异的。不过,每个省的侧重点也可能不太一样。但是这个答题模板基本都是为地理高考的综合问答题做准备的。每年的考题看着不一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答题的形式其实也一样的。(这个背答题模板可以延迟到高二的寒假进行比较好)

(3)         背答案:可以找来自己省内高考五年内的真题,找到真题的标准答案。新课标全国卷的省份,可以把三套全国卷的五年考题中的3637题题目和答案看熟,然后背诵出来。这个背答案很有效的,背多了就相当于背答题模板了。


 

3:思(工具:眼睛+脑子):

当你有了局部的记忆区域知识点之后,在学习地理中就要对所学的内容多动脑筋,想一想: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然后,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2)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3)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4)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总而言之:新高二的暑假里,能熟悉接下来学习的高中地理重点内容: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是贯穿高考的所有内容。到高三前,能很好的把必修一二三的看似散乱的知识融合到区域地图中之后,那么文科地理今后的考试就想差都难了。

号外:有空文科生看看地理中国的纪录片。会有很多有关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的。看多了更能扩展地理的思维能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