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46:读写“三人行”
(2018-07-25 18:03:2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146:读写“三人行”
7月23日,许校长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让我和张成双老师一起帮着修改一篇文章。
我明显感觉自己的思路有些凝滞,没有了充满活力的想法,只是关注着眼下发生的一个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看到的。
二十年前,与许校刚认识的时候,那时他已经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文章。我曾向他请教写作的秘籍,他说那篇文章,来自于他的一个经验介绍的提炼升华。那时,上地理课兼教务员,他是校长助理分管教科研工作。业余时间,我常常向他请教教育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写作问题。记得他常常就具体的课堂教学细节(或环节)入手,谈怎么收集素材怎么变成文字。
因为文字的介入,我开始觉得教育教学,不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有意思的事情。每个教师的工作虽然大同小异,但是要变成文字,却是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事情。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备课上课和思考的过程,都是为自己喜欢的写作创造素材的过程。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很狭隘,但当时却极大调动了我教育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记得那时的他,每天他都翻阅很多的教育教学类书籍,上网查找先关的资料,每天他头脑中都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观点,而且这些想法观点很快变成了老师们或者学校工作中的一个实践行动,如课堂教学改革某种实验。记得,办公室里他常常与参与实验的老师倾心交谈,这种交谈我也得以旁听,这种创新教育实践也深深激励着置身实验之外的我。
我很怀念那样的岁月,也很怀念那种沉浸在工作学习中的成长时光。后来许校做了校长离开了教导处,在这方面交流的时间少了。我也离开了教导处到图书阅览室室办公,相互交流探讨彼此促进的机会少了。喜欢读书研讨,可能是一种骨子里的爱好,许校有时也会抽出时间与我们(我和张成双老师)交流,针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这种交流中常常擦出一些思维火花。
作为一名爱好读写的教师,我常常沉浸在这种交流的美好回忆中。我常常与张老师说,有机会我会把我们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名字就叫《读写“三人行”》。其实这个三人行,以我们三个为主,不仅仅指我们三个。因为我办公的地方是图书阅览室,其他喜欢读写的老师也抽空来这里小聚,激扬文字淋漓谈吐。
那个时候,我常常写随笔,我可以在随笔中看到这种交流的痕迹。后来我参加叙事者团队活动,我坚持每天学着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也与这种“三人行”的读写交流有关。看到叙事者团队,很多地区的教师都以读写团队的形式参加前行,我想到了曾经、现在也在延续的“三人行”!
我常常将自己的写作说成“拾人牙慧”。实际上,写作的过程就是将人生或者心路历程中的一些美好记录下来。因为读写,因为交流,我深刻地感受到周围的种种美好。这些美好激励我努力前行,我找到了一种曾经当学生的种种美好感觉。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向学生学习,向周围一些优秀的老师学习。我曾经幻想,用笔把身边点点滴滴的感动记录下来,激励自己也与他人分享。
后来,我这样做了。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自己的境界觉悟和认识水平,都方方面面的制约着我,但是我还是努力坚持这样去做。我常常用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激励自己,我闻道的方式就是每天的教育叙事写作。
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就是一篇文章,写得再多都是这一篇文章不同形式的再现。写一篇文章,是一辈子的事情。修改一篇文章,就是一种修行!我庆幸多年的读写坚持,我对于许校交给我的文章还能在一些皮毛方面做一些修改,虽然这种修改远没有张老师力度大。
点点滴滴的努力提升,我也感到欣慰。过了天命之年,努力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处处显得愚钝甚至丢三落四错误漏洞百出,但是清楚知道努力了而且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也就心安了!
虽然愚钝,但有领导老师的支持帮助,我怎么能懈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