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64:怎一个“扣分”了得
(2018-05-22 13:50:2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064:怎一个“扣分”了得
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我同时看一、二班自习。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是做地理填充图册中的《美国》部分。
鳞举手:“报告老师,我的填充图册找不到了。”
本来,我想同学们做着的时候,提出什么问题,我就顺便讲一讲。因为这节课,只有二十分钟,为了错开放学离校高峰,学校特意这样安排的。
“自己想办法,或者复印或者买一本。在发现没有填图册,就扣一分!”好比要冲锋了,一个战士突然告诉我,我的枪支忘记带了。这个时候,作为教师的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
看着学生,报告自己的作业本丢失时那种没心没肺的样子,我就感到恼火。如果静下心来,这种状况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不理解的是,他们找不到作业本时不急不躁的态度。如果他们努力与别人共用一本,把相关的知识技能训练好了,我也就不会着急了。何况,我一个人管着两个班级,本来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个班级忙碌的时候,总是在想:那个班究竟怎么样了?看到其中的一个班学生不是很安分,对另一个班的担忧更会提升。
我在公布了“作业本丢失了扣分一次”以后,看到负责统计加减分的芮,眼前只有课本没有作业本。我的内心,一下到了“冰点”。我的这个特殊的“课代表助理”,她的那种“什么都不是事”的样子,实际上有时会误导其他同学。
教学中,忙碌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到底是自己的教出了问题,还是学生的学出了问题,一种困惑如一片氤氲拂过我的心头。
下课后,这种“冰点”的感觉,还在困扰着我。备课方面,我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如今还是如此,让我有种绝望的感觉。原来自己以为备好了课就差不多了,现在想来自己还是有没有“备”好的地方。
当时,因为我的焦虑,自己非常生硬的说出“扣分”,学生的成长岂是简单的“扣分”能够了得!
我慢慢输理自己的思路:可以把学生作业中的难点、容易疏忽的地方,作为进一步完善备课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让自己和学生实现一种作业反馈基础上的“二次成长”。
另外,我当时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否比较简单。毫不犹豫一句句冷冰冰的“扣分”“复印”“买”,实在并不高明。一个真正重视学习的学生,早就主动做了这些事情。没有作业本的同学,都是不怎么重视学习,或者并不重视作业本的作用的,我这样说管用吗?
比如这次作业,填充图册作业,就弥补了课本上的一个不足。课本上仅仅介绍了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美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产业中心,但是没有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填充图册,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相关的地理信息,给学生分析解决表述这个问题,铺设了一个较好的台阶。没有作业本的同学,如何掌握这些内容呢?
以前,我采用的补救措施,就是给“救助”这些学生的同学加分,因为时间仓促,这种机制也没有启动。“自信自律助人”的课堂制度文化,不知不觉中被淡化了。
这次自习课上,唯一的一个亮点就是一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写地理课外阅读读后感。这些学生,学习地理比较积极主动,方式方法比较对头。我在自习课上公布了一种奖励制度,就是对于读后感完成比较好的同学,给予最高的奖励分(加5分)。
地理教学看图分析中,常常灌输的这样一种意识,就是自然环境消费市场等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只有在保护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中,才更容易回归“天地人”和谐的轨道上来。
我坚持“加减分”制度,已经有两年多了,在初一初二处三,都曾经使用过。之所以坚持这么久,不是简单加分扣分了事,而是有一种“自信自律助人”微故事分享助力其中。不仅执行这种制度,更让学生懂得这样做的道理,让学生在“加减分”中感受一种实实在在的向善向上的文化影响。每次加减分,都是教师完善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