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18:让课堂声音“好”起来
(2018-04-19 17:10:3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018:让课堂声音“好”起来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练出课堂“好声音”》。昨天,听了两位年轻同事的课。一位年轻的女同事,声音圆润柔美;一位年轻的男同事,声音浑厚,富有金属性。
这种声音是好的,但是很多教师在经历过青春岁月之后,这种与年龄关系密切的好就消失了。我要强调的好声音,是一种经历岁月磨练出来的好,一种沉淀了人文精神气质的好。
一、语言凝练富有张力
语言凝练富有张力,是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好的课堂语言,也有这个特点。凝结的,不仅是语言表达规范简练,而且包含深沉的情怀。
例如,在讲等高线地形图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哪里是山顶,哪里是山谷山脊鞍部,分析哪里是迎风坡哪里是背风坡,哪里树木茂密哪里树木稀疏。当学生稍稍疲惫的时候,突然话锋一转。如果你去这个地区旅游,在哪里最容易看到小河,如果你在山顶上迷路了怎么办?
在这种授课过程中,把学科知识与一种人文关怀(旅游经验的获得)有机结合起来。不是觉得自己在学习知识技能,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点点在学会生活成长。
(二)让课堂语言富有张力,可以让诗词引入课堂教学。
如在学习地球的赤道长度的时候,老师引入了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的地理含义。气象万千的诗歌境界,与地理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自然兴趣盎然不容易疲劳。
如在学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时候,教师引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地理问题和原因。这种教学,学生印象比较深刻,而且容易将地理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三)课堂语言的凝练,体现在善于化繁为简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如在学习东南亚四种热带经济作物最大出口国时,往往让师升都感觉有些纷乱。一个老师这样总结:“马油泰胶菲麻子”,高度概括了四大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出口过。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的最大产地和最大出口国;泰国是天然橡胶的最大出口国;菲律宾是蕉麻和椰子的最大出口国。学生因为有了教师的这种巧妙的“总结”,就会感到不再那么烦琐了。
二、宽度高度收放有度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定年龄阶段具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学生。
学科教学要有高度,即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最前沿最高端的发展趋势。
如讲到俄罗斯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圣彼得堡工业区和莫斯科工业区的几个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部门来向同学做简要介绍: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火箭制造等,这些工业部门中就含有高新技术产业。让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工业区最发达的原因,也让学生对高新技术有了一个感性认识。
以上问题如果教师不讲,容易导致学生呆读死记;讲得过于高深了,学生无法理解,也超出了课标要求。
学科教学要有宽度,主要指不能让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授课内容中,要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学习了亚洲位置的表述后,要引导学生看着相关的地图信息,能正确表述其他大洲、地区和国家等的位置。通过这种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来综合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等。同时注重表述经度范围,便于更具体明确它的道理位置(包括范围),让学生考虑它与类似区域共有特性的同时,注意到它的特殊性。让学生学会表述一个国家地区大洲的位置,不必要讲这样做的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自然慢慢学会从中有所感悟。
三、严格要求与包容相统一
学生,顾名思义,就是可塑性比较强的一类人,容易犯错,也容易积极向上。
教师能够用一种积极向上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制度,约束自己和学生的言行,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笔者在实践中,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落实“自信自律助人”课堂文化,经常分享自己和学生成长的微故事,让这种制度文化既“高大上”(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做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自己),又接地气具有草根(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特色。日常行为呵护规范积极向上加分,出现消极和下滑现象减分,教师率先垂范!
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人都是优秀制度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也是优秀制度文化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