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于将沟通化作校长领导力

(2018-02-02 08:43:50)
分类: 学校管理

善于将沟通化作校长领导力

淄川区昆仑中学    许修军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上帝故意让们彼此之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因为如果人类达到彻底沟通的话,那么人类的力量将超越上帝。

作为一名校长,因为工作的缘故需要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千方百计为广大教职员、学生创设一个沟通交流成长的平台。

一、沟通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铺路搭桥

沟通最大的障碍,就是沟通者各自从自己的利益观点出发,发表意见建议,忽视了团队成员的义务担当和责任。用共同认可的学校文化制度来规范各自言行,就成了非常必要的。几年来,学校努力创设“博学励志至和笃行”良好风气,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重”理念,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文化引领和制度保障作用。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重涉及到一个沟通的问题。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拟定草案,需要广泛征求相关教职员工的意见建议。积极支持的或者是反对的,都摆到桌面上来,不搞一言堂,不搞打压,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群策群力,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和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相辅相成。

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要利用各种机会和活动,走进教师专业成长领域,了解教师生活学习工作中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对其长处,千方百计提供成长平台;对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在制度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 

“一纵一横”学校管理网络的建设,也是为了发挥年级组、学科组等各自沟通优势。一纵,即学校各职能性科室和六大学科组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垂直管理,便于发挥文化活动的专项优势;一横,即学校以级部为单位的横向管理,这种管理便于发挥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优势。

二、 善于创设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场合

    要完善沟通,就需要认真审视对待每次沟通机会,不断总结沟通中的经验教训,在扬长避短中发挥沟通交流的巨大教育管理潜能。

    会议沟通,是学校教职工重要沟通方式之一。

除了全体教师会这样大规模的形式之外,还有比较灵活的会议形式,如每周一的学校办公会,每个级部全体教师的周一例会,每个备课组每周的集体备课,每个学科组的听评课活动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会议类的交流活动之外,各个教育教学团队集体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或者读书交流会活动,也是沟通交流提升教育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引导的沟通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国旗下的主题发言,有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有班主任与学生的个别沟通,有任课教师与所重点联系学生的个性化交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交流家长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多维度沟通。

多年来,昆仑中学一直坚持绿野文学社团活动,就是开展主题写作为主的沟通交流。通过《绿野》杂志这个校级写作交流平台,在交流中展示不同年级不同班集体的精神文化风貌,在一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中,提高了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更好读书立德树人!

当然,学校除了用宣传橱窗黑板报、专题手抄报等传统沟通交流方式以外,还充分利用学校或者班级QQ群的便利条件,将精心制作的音频视频资料上传,展示师生成长新风貌

各个学科组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开发与学生沟通交流渠道,让学生自觉自愿参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语文组从初一开始,利用《励志诗词》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每日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句古诗,每学期开展一次古诗文诵读大赛。《成长的声音》等学生习作专辑,就是这种沟通交流成果的最好见证!

全体教师会上,校长推心置腹,与广大教职工谈愿景,谈前进中的优势问题,谈共同历经奋斗岁月的酸甜苦辣,这种沟通交流,更能激发教职工自身正能量,从而学会更客观认真积极对待前进中面临的问题。

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事半功倍。学校设立了以励志操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让学校教育寓教于乐,变单纯的口头说教,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亲身感悟!

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阳光家长进课堂”活动,有促进了学校和家长更好的沟通交流。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到校为家长作报告,提高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艺术。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任重道远,但是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在学习中学会担当,成为家校沟通中出现的一抹亮色。

总结语

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后,一定更加积极提升自身沟通艺术,更好创设沟通平台,让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在良好的沟通中,增进相互了解,达到相互信任支持,一起创造明天更加美好的教育管理新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