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911:学生“撑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
(2018-01-22 08:33:43)分类: 纸质媒体发表 |
N0.911:学生“撑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
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去看初一两个班的学生上午自习。这是初中新生入学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教师看两个班,让他们有个好的自习纪律。
刚走到一班教室门口,看到纪律委员P和一个同学X急匆匆地朝楼道中间的班主任小办公室赶。我心里还吃醋呢:“哼,明明我当班,还是有事先找班主任!”
很快,两个走进办公室的同学又出来了。像突然看到我似的,大喊:“老师,快到我们教室里看看,打起架来了。”
我不敢丝毫犹豫,立即转身进了身后的一班教室(当时,我已经走过了一班,正向二班教室方向走去)。讲台前的一幕,让我愣住了。全班的同学,都像看演出一样,讲台上两个同学(Y和L)在“撑黄瓜架”。两人脸上都煞白,其中一个额头上鬓角旁的汗水不断线地淌下来。
一、第一块糖——一个“演”字句定气安神
“老师来了!”纪律委员一边喊着,一边带着个同学将两人拉开了。虽然两个人暂时分开了,但都气冲冲的样子。我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两个同学都听不进去。还有,就是其他多数同学的状态也不知如何是好,个别同学还裂着嘴微笑着。
Y同学被同学拉开了,气哼哼地回到座位旁;L,站在讲台上朝我走过来,满头大汗像刚洗了头,粗重喘息着愤怒中还有惊恐。
我摸着L同学脸上的湿漉漉的汗水,说:“怎么?你们两位同学在给同学们排演武打戏吗?”我用了一个“演”字,就是体会到同学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非得用打架来解决的事情。
每个人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嘴里含上一块糖,情绪就变得好多了。一个“演”字句,就是我为两位冲突的同学精心制作的糖块,也是我送给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同学的。
二、第二块糖——助人为乐除“误会”
我这样一说,因为被同学高喊“打架”造成的紧张氛围淡化了不少。
两个即将就要上午自习的同学,不在那里安静的学习而是在打架,不是误会又是什么呢?这种误会,不是对同学的误会,就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理解上的误会。
“你们两位同学,都是老师的助手,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就帮着老师把两个同学之间的误会找出来!”这是我说的第二句关键话。
这个时候,让两位打架的同学和其他同学,开始用一个新的角色对待这个问题。
我制造助人氛围,就像又抛出一块糖,让每个同学都尝到甜味。一种责任担当和义务,被悄悄唤醒了。
三、第三块糖——帮同学送上没及时说出的道歉
平时,同学们在课堂上给老师“纠错”是帮助老师;同学们帮助老师订正答案,准备投影也是帮助老师,等等。此刻,同学们主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难道不是帮助老师吗?
我分别找L和Y询问原因,双方竟然都说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对方阻止午自习。
因为双方都说被对方阻止进教室,于是我找两个同学当面对质。纪律委员不知什么时候跟过来了,就站在一旁。我正觉纪律委员此刻在场有些不妥的时候,站在一旁的纪律委员插话说:“是X同学踢了L同学的校徽,L同学以为是Y同学干的,接下来的一切就发生了。”
此刻,像是小跟班似的X,也觉出了事态的严重。两个眼角也滚出了泪滴,说:“L,对不起!”L感到诧异,问:“为什么?”“是我踢了你的校徽,请你原谅!。”X接着说。L终于明白了什么似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原谅你!”接下来,L转身向Y道歉并得到原谅。此刻Y也是泪眼婆娑了。三个小伙子,此刻是无语相看泪眼了。
我建议:让三个同学在自信自律助人三个方面,各找出一个优点再找出一个可以改掉的不足。Y同学建议:找另外两个人在这三个方面的优点,找自己的一个可以改掉的不足。我觉得这样做更好,于是采用了Y的建议。
四、
我看了三个同学写的“找对方优点找自己不足的”的文字,与同学们分享了这三位同学的长处和不足。
L同学,因为别人冒犯了他的校徽而生气,说明他爱我们的学校,为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而自豪,是一种尊重自己的表现;Y同学和L同学一样,第一时间都想到了应该立即上午自习,没有因为同学误会而扩大事态;X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主动承担错误并道歉。还有一个,就是三个同学都看到了共同的不足,认识到不该冲动和动手,学会了化解矛盾,学会主动道歉担责。
Y同学,在自己递给我的文字结尾处写上了"谢谢老师的劝解“几个字,让我心里觉得暖暖的。
此文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18年5月9日版,其中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