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876:为“不一样的声音”感到欣慰
(2017-12-21 15:26:5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876:为“不一样的声音”感到欣慰
一堂好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很多时候,我认识到学生的主动发言提问交流,无非都在帮我讲课。这种讲课,即使与我的讲授一般无二,但是因为是同学的主动交流效果要比教师的一言堂好上许多。更可喜的是,我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不仅有独到的见解更体现了学科能力的提升。
一、辩论中,不一样的表述
“Y的回答,非常有新意,也有意义!”我都弄不明白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肯定还是否定,但我显然要表达一个非常欣赏Y的回答的意思。
刚才,我在讲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计划生育的意义时,顺便问到了一个问题:“在座的同学,现在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根据举手的情况,我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独生子女,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有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事实上,就中国的人口政策的调整,也体现了人口增长过快或者过慢都是有问题的。
二、盲从,才是教育教学中最可怕的
当讲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时,我这样问同学:“如果没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生活水平是比现在高还是低?”
“要比现在低!”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教育,不是在进行政策宣讲,过于一致的声音让我感到后怕,甚至是脊背发凉。我想到了有些孩子听说父母要二胎以死相逼,有的因为有了小弟弟小妹妹变得抑郁了,或者因为小弟弟小妹妹的出世产生怨恨心理或者有着很大的失落感。
我知道,那些不愿意要弟弟妹妹的同学,很大程度上坚信老师上面的一句话就是绝对真理。
课堂上的语言,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要么苍白要么无力。所谓的悲悯和智慧,被各种所谓的知识点或者考点切割着。我鼓励学生提问,因为学生的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语言和人文情怀。比如纪律委员Y的回答,可能让老师和同学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上感到莫衷一是,但是的确透露出了一种人性的慈悲和大智慧。
接下来,我引领同学们看图说出不同人种或者语言的大致分布。很多同学,习惯性的识记别人观察的结果,我则对于“分布”提出质疑的同学提出表扬并给予奖励分,我在说奖励理由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这些同学,在质疑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看图分析正确表述的能力目标,所以说他们在这个方面的地理学习中已经顺利过关,稍微努力,他们就是脱颖而出的优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