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834:餐桌上的岁月留痕
(2017-11-13 16:01:2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834:餐桌上的岁月留痕
每个人,都是岁月里匆匆的过客。怎样的岁月,怎样的经历,都是一个人注定的缘分。一个要读懂自己的人,不免要一遍遍的阅读自己的经历。经历,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教科书之一。选择一个不同的角度,你会从同样的经历中,读出许多不同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思考乃至形成思想的过程。
我们可以超越自己的经历,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审视这一切,但是我们没法完全抹掉曾经的种种所留下的痕迹。学会更有意义更有趣的审视这一切,就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开始或者继续!
一、少吃馒头多吃菜
在单位食堂午餐,看着餐盘里丰盛的菜肴,一遍遍提醒自己“少吃满头多吃菜”,要不然就会剩下菜。
五十多岁了,因为血稠,医生也建议多吃蔬菜少吃面食。可是一不小心,就多吃了馒头少吃了蔬菜。这大概是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常共有的体会。
一个小时候温馨的画面浮上心头:母亲站在身边,也端着一碗稀饭,亲自演示如何就着一根香椿芽叶咸菜喝掉一碗稀饭。那个时候,在我的记忆力,就是三四片香椿芽叶咸菜才能喝下一碗稀饭。
照着母亲的样子做,喝稀饭就像是喝药;吃咸菜,就是吃一种稀世的山珍海味。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香椿芽咸菜就成了我一生里难以割舍的美味。
那个年代,做稀饭用的玉米面和香椿芽咸菜,都是珍贵的。不用说每年腌制的香椿芽咸菜有限,只是饭桌上的一种牙祭。也不用说,那些玉米,可能是父亲推着从当地买上的碳赶几百里路从产粮区换来的。
仔细一想,那时那种吃法也是非常绿色的,比较符合现在的低盐饮食。我的外祖父母,就是吃咸菜太多,晚年双双躺在床上靠小舅和小妗子找过了十来年。
二、白菜心的味道
最是钟爱,大白菜!
在那个物质条件贫乏的童年,我们因为一句诗让自己的精神上并不低贱:“百菜只有白菜好,诸肉还是猪肉香”。
或许是脾胃的缘故,或者是岁月留给我的烙印。面对一桌鸡鸭鱼肉,我还是怀念豆腐炖大白菜。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好吃的味道,清淡而有一种特别的香味。特别是那些炖得很烂的白菜心,那是难以替代的美味。
很多时候,我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有些矫情。因为很少吃到才变得如此,仔细想来还是这种菜更加适合我的肠胃。当然,还有白菜豆腐引领的蔬菜系列。
记得还是七八岁的时候,随着父亲推着独轮车到十几里路外的淄河滩白菜地买白菜。去的时候,我有幸坐在父亲的独轮车上,听着车轮在沙石路上碾过发出的沙沙的声音,特别好听。看着路两旁的白杨树逐渐的向后退去,伴着沙沙声独轮车载着我前行。那时,我似乎能嗅到父亲因为劳累身上散发出的汗味。这种味道,我常常嗅到。可以说,我是伴随着这种味道长大的。在这种味道中,我感受到生活的种种艰难,我开始慢慢的逐渐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