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62:感悟到什么样的文化真的很重要

(2017-09-15 22:25:0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762:感悟到什么样的文化真的很重要

读着《56号教室的奇迹》,一直在做着自己能做有益于教育的事情。

棒球队,莎士比亚剧,让我感到那些故事发生在美国;各种制度的限制、导致教育失败的各种原因的随时出现发生,有好似在我们身边。

记得身边朋友讲过:“一个优秀的人,不是心怀憧憬而努力着,而是看透看破了一切仍不遗余力的努力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是这样的人,只是表达的比较隐晦;莎士比亚则不同,他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小事上,开始着一种觉醒后的努力。

一、“莎士比亚剧”给我们的启示

雷夫老师,选择了让学生演莎士比亚剧,这个非常重要,也是很根本性的一个事情。

莎士比亚剧,是西方人文三名著之一,另外两部是《十日谈》和《堂吉诃德》。读过这三部名著的人都会感觉到,《莎士比亚剧》更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人类生命意识的一种自我觉醒!

离西方文艺复兴为代表的人文精神崛起,已经过去四百多年了。实际上,人类的人文精神,未必比四百年前的人文精神超越了什么,相反却有很多现代文明遮掩下的种种倒退。

同样的,在中国文化长河中,不管是《道德经》《论语》,还是从古印度引入中国的佛文化,里面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千百年过去了,能够从中汲取精神文化精髓的确让人感觉多多益善。

《道德经》、佛经不好演,即使好演的《论语》,也没有人认真的编排过。《论语》,是记载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每句话,每件事,都是一则故事和场景,里面蕴含的哲理,可以让人在体会中终生受益。

有人说过,年轻时读了《论语》,一辈子受益。之所以一辈子受益,就是人的一生,因为有《论语》的陪伴,面对人生的困境顺境,都有一种理性的觉者的思考。实际上,在这种思考中,《论语》变成了由自己做导演和主演的一幕幕人生活剧。

《论语》中的很多细节和情节,需要演员和导演、编剧用心体会,因为里面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记得有人曾经编排过《子见南子》这个剧本并演出过,只是更多遭到人们的非议而不了了之。雷夫的莎士比亚剧等虽然遭到各种非议,但是家长和社会各界都是比较支持的,虽然这种支持很多停留在思想和言语上。

《莎士比亚剧》,更多被认为是一种平民成长的阶梯。《论语》,则是更多看成一种非常神圣的东西,或者更多把它看成一种过时了的糟粕。把每个《论语》中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情景和表现平民教育化、与教育生活、寓教于乐,才是一种真正的人文传承!

二、从角色演出到本色演出

有时,觉得自己就是雷夫“莎士比亚剧”中的一个演员。这出大剧的导演编剧,就是这个时代种种因素形成的无形的推手。

莎士比亚剧本的精髓,我是明了的。每天都是将自己融入这部剧的具体剧情中,一遍遍的体验感悟,在无数次的演练中,提升莎士比亚剧的质量,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每天,我都悄悄地记下自己和他人在这幕大剧中角色的扮演情况。要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和受人关注的角色,就只有在自己的角色中下功夫。

古今中外的圣贤们,哪个不是精心揣摩剧本反复的试练演习最终有所成就的?

同事听我唠叨,说:“你还挺有情怀的!”

我坦言:“我是在努力装着挺有教育情怀!”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在装的过程中,变得真的拥有这种情怀。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富有哲理的话语,一个坏人装着像个好人的样子做好事做好人,一直装下去,这个坏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好人。

这些优秀的人文情怀剧本,就是让我在装着自己具有人文精神的同时,让我人文情怀的种子在我们心中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终究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