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46:让叙事,见证我们前行的足迹

(2017-09-04 13:15:39)
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NO.746:让叙事,见证我们前行的足迹

新学期开始了,在叙事中前行,让故事发生,让彼此助力,让携手前行中的我们相互留下美好的记忆。

一、小禾才露尖尖角——我的“一字师”

翻看着两位班主任给我发过来的学生信息表(语数外成绩表),仔细阅读了一遍学生的姓名,看上面的字能不能都认得。

读到M同学的时候,最后一个字,我不认得。

因为分教材和分作业本,自己头脑觉得有些忙不过来。

心想:这个不认得的字,就让这个学生教我认识吧,这也是一个。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面前已经不是知识的垄断者。以坦然的心态,请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学生学习知识文化技能,甚至从学生身上学习谦虚上进勤奋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大概也是我的教育教学特色之一吧。

想起前年教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也是请学生帮助我怎样将教材内容讲得生动有趣。

课堂上,当我宣布“师生互做助手”的课堂文化后,介绍了自己和学生互为助手的具体事例。

课下,几个学生主动到我身边交流,其中就有M同学。

“请你在我的信息表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我这样提示身边的同学。M同学,于是指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地方。

“同学,能不能帮助我认识这个字?”我指着随后一个字。

“某某minM这样教我。

“谢谢你,M同学!你教了老师一个字,我给你加一分,因为你帮助了老师,助人为乐的行为是要受到肯定和表扬的”。小姑娘是愉快的,我也非常尊敬自己的这个“一字师”。

实际上,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一座教育的富矿。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做到扬长避短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

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得到长辈们的关爱多,身边的长辈往往强调:“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其实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初衷很好,但是往往学生产生一种误解,人生就是学习,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学生在家里和亲朋好友面前,本来帮助其他人的机会就很少,在“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的理念引导下,更找不到与别人更好相处的内容和方式。如果这个学生,天生就是爱看书好做题喜欢文字表达的,那么他真的可能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成为一个做学问搞研究创作的人并将成为一种职业。

实际上,真正做学问搞研究创作的人,也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制力,也需要培养助人为乐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让学生看到给我当“一字师”的能力,实际上也是想唤醒孩子们身上潜在的种种真善美和智慧能力。教育远不仅仅是考试和分数,更主要的还有如何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 让我们一起创造并牢记,这个美好的开始

    课间时间,我与班主任陈老师抽空沟通一下同学们入校以来的表现。本着发现长处弥补不足的原则,我们交流了一些让人心动的人和事。

(一)那个走在最后的同学。

下一节是信息技术科,要离开所在的教学楼到二三十米外的综合楼上去上课。

班主任陈老师留心了一下教室,只有一个小男孩Y还没有走。

“在干什么呢?”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新报到的初一学生,陈老师不出声地站在门外观察着。

Y同学,一扇接一扇的关着敞开了的窗户。

Y,你在做什么呢?”陈老师问。

“老师,我在关窗子。防止待会儿下雨,避免雨水把同学们桌子上的书本淋湿了。”Y认真的回答。

陈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同学,我就把每天关好门窗的任务交给他了。”

(二)一个非常有语言天赋的学生。

S,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陈老师非常愉快的介绍说,“一次学校举办文艺活动,我是教师主持人,S和另外一个女同学是学生主持人。他面对众人表达能力很强,从不晕场。”

(三)一个做事能力强的同学

一个相对成熟和能力比较强的同学X

这是一个文化成绩很好的学生,看起来她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显示出比较强的办事能力。

一次班集体收缴一种费用,她与另一个同学(也是一位班干部)分别负责收缴一半的同学的。

当那个同学忙得焦头烂额的记录并点钱的时候,她已经让同学写好姓名把自己的钱用纸包好整整齐齐地收缴完了。

(四)做好事,仅仅是为了分数吗

我聘请全班同学做我的小助手,D都是积极参与者。从那次十人参加的搬桌子的劳动,到课下主动要求帮老师搬座位,到作为小组长主动将小组同学的作业打开翻到作业页便于老师批阅。

但是,我每次都能从D的表情中读出一种内在的思想斗争。

D的作业却忘拿了。我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提问了D,他回答的没有问题。我希望D仅仅是忘了而已,而不是一种不良习惯和逆反心理。

但是经验告诉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用一个模式看待他们。可以让你有惊喜,也可能是失望!允许学生犯错,并不是支持学生犯错。必要的时候,教师该用“加减分”(好的行为习惯加分,不好习惯减分)亮明自己的态度!

L的助人为乐,则显得比较自然老成。“老师,还有谁需要帮助?说吧。”不仅如此,每次帮完了都有一个汇报总结:“某某同学出了某个题,其他都会了。那个不会的问题,是我帮他做的。”

L,你做的很好,应该给你加等多的奖励分!”我情不自禁地说。

“不用加分!”他挥挥手,不带走奖励分的半丝云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