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45:师生如何做好彼此的助手
(2017-09-02 21:55:2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745:师生如何做好彼此的助手
新学期,我还是坚持向上一年一样,先听孙老师一节课再我的学生上课。大概有两个原因:一者,从孙老师这位优秀教师上课中汲取智慧弥补自身不足,二者让我的第一节课就是相对成熟的课。
记得多年前,听一位年长的老师讲过:“一位教师在两个以上的平行班上课,往往是第一个班上课时有些准备不充分的地方,在第二个班上课往往发挥最好。因为上过一个班后,会发现原来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在第二个班做了很好的弥补。”
一、听课,是一种更高效实用的备课
为了听孙老师的课,我把原先一二节课调换成了三四节课。本来可以在办公室里休息一下的我,却要在教室里坚持听上一节课,并写下几页纸的听课记录。
这样以来本来周五一天只有两节课,因为我主动的听上一节课,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增长到原来的一点五倍。
听完课回到图书室,正好校长有事也在图书室。校长大概已经从同办公室的张老师那里听说我听课的事,客气说了句:“受累了!”
我眉毛一样,得了大便宜似的说:“我是找省劲!我听孙老师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比我自己在办公室里备一个小时的课也收获得多。”
张老师呵呵乐着,校长见我这个样也心里透着乐呵。哪个领导不希望自己的老师们勤奋一点,谦虚主动好学一点。坐着聊天的时候,校长也合盘托出了自己的这种想法。
实际上,我真的不傻,虽然看似有些二,这样做的确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学生的一种方便法。其中,更有对同事孙老师丝毫不保留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充满着感激之情。
在听孙老师的课时,我不仅从孙老师身上汲取教育智慧,而且从她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汲取智慧。每次听课我都是早去晚走,同时也更多的了解了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教室里学习成长的真实状态。
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拜小学生为先生,从学生成长中汲取智慧,便于更好的教育引导!像孙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自己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在教育引导学生方式方法上不免有些过时,这种上课前的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嫁接”或者“充电”,对自己的上课质量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二、在互为助手中,相伴成长
因为每次上课时,都将听课用的记录本带在身边放在教桌上,不时的瞅上两眼。
我想,这个细节肯定逃不过同学们的眼睛。于是就干脆给同学们敞开了说,简要介绍了最近一年来我听课再上课质量的故事。这样说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年长的学生。
接下来,我这样对同学们说:“大家愿意不愿意学习老师的样子,在听过一节课后,会帮助没有完全学会的同学,给他们讲一讲他们不懂的问题?”
有十来个同学举手。我说:“我就聘请这十位同学做我的教学助手,他们的任务不仅自己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且帮助其他同学做得更好!”
为了挖掘每个同学身上助人为了的潜能,让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投身到自我教育管理成长中来。我给同学介绍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优秀品质。不仅在学习方面,在劳动纪律方面身先士卒帮助带动其他同学也是助人为乐,在家里主动帮助劳累的父母递上一杯白开水解渴也是一种助人美德。
课堂上,同学们无意中做得一个细节让我感动。于是,我接着表扬了具有这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有些同学在请老师批阅作业时,不仅书写工整清楚认真而且将作业页打开让教师方便批阅。这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可以看到这样的学生已经懂得关爱他人,会站到父母或者老师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我接着说,同学们学会站到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帮助老师,老师也要学会站到同学们的角度看问题更好帮助同学们!我说:“我希望自己成为在座的每位同学成长的助手,也希望同学们成为我的助手!”
全班同学都举手要做我的助手,我的助手就从十位增加到了三十多位。
下课后,我利用同学们自习时间批阅作业。地理填充图册上出错的地方非常细碎,有些是不理解、有些是审题不仔细、有些是掉题(忘了做)。批阅作业后,需要及时找这些同学订正。老师一个人自然忙不过来。我的小助手们,这个时候就站在我身边,发现哪个同学作业出错了,就帮助我找这个同学改正,如果这个同学不理解就负责给这个同学辅导。
有几个小助手站在我身边,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立刻觉得干劲倍增信心满满。更主要的,这些小助手们的综合素质,在帮助老师和同学的过程中,正在悄悄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