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679:钓得春天第一声雷

(2017-06-30 13:13:15)
分类: 学生成长故事

NO679:钓得春天第一声雷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感觉高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一点,就努力让学生不厌恶自己的课堂。

让那些没有耐心待在自己课堂上的同学,把心留在课堂上,就是老师的必修课。

一、午休时,S的难耐让我察觉到了什么

弥勒佛一样的S,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记得看午自习的时候,他显得非常没有耐性。时而伸开双臂摇摆着打个舒伸,时而摇晃着脑袋斜睨着周围的一切。

那种状态,我懂。此时此刻,这个教师不是他觉得最有意义的地方。

“让教室,成为学生值得留恋的地方!”这是,我与同办公室的张老师都在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S情商很好,比我高。乐于助人,我见他的第一面,就是要求利用午休时间帮班里扛桶装水。虽然因为违反午休制度没有成行,但是让我看到了他善良的本质和天性。他有一些很好的爱好,比如钓鱼。

S的理解力很强,不仅对于人的内心,而且对于文化知识技能也同样如此,他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养成上课认真记录和努力写作业的习惯。

就像是我自己,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也是懒于动手。

我是一个各项体育成绩倒数个位数的学生,如果某个体育老师一定要我在各种体育项目中进入班里的中上游,那么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折磨。

让自己和每个同学,学会更好的尊重S同学,剩下的事情就有他自己来解决好了。

二、教育,就是静待花开

“有些同学,如同月季,让你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他进步的成绩;有的同学,就像是铁树,需要等几年或者十几年,你才能看到它开花。它们都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教育的责任,就是呵护同时的唤醒和静待,努力的创设一个尽可能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我在日志中,写下类似的话语,也是我前行的准则。

课下,我会与S交流一些钓鱼的话题。这个同学,不是跟随父母才有这个爱好,而是属于他自己的。

一个孩子能有一个正当的爱好,而且坚持,这非常不容易。没有功利性的爱好的培养,看来孩子的父母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而且付出很多的。

为了便于学习交流,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学生建了“地理QQ群”,S成了我的好友之一。

S问我问题,我给予回答,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作答。没有了下文。我知道S的兴趣,在学习上并不浓厚,这个时候不管父母老师还是他本人勉强都是没有用的。

S经常在空间里展示自己垂钓的内容,一次他在空间留言:“钓得第一声雷!”

我在下面回复:“非常具有诗意的语言,欣赏!”

S的回复:“谢谢老师!”

那几天,迎来了我们这个地方听到的2017年的第一声雷。S听到了,我没有留神。孩子的心,总是淳朴的,与大自然更贴得近一些。钓者,最高境界,是心静。春天的第一声雷,没有夏天的炸雷那么惊心动魄,只有有心人才能隐隐听到。

三、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学会相互包容

我学习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下把心灵的目光对准身边的真善美。“学习身边最好的他人,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是我在课堂上与学生相约的座右铭。“把自己是不是看到了身边的真善美而且努力欣赏学习了,来检验自己自己是不是具有阳光的心态和上进的状态”,我这样分享自己成长经历。

在结业考试前复习最紧张的时候,S来办公室找我,说:“老师,能不能借本《情感读本》回去看?”

这要在从前,我一定“定斩不饶”。我知道,在紧张的知识技能复习巩固中,头脑中的其他情绪念头等不可能是真空,一本《情感读本》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上课,绝对不能看,也不能带来教室里看,已经发现立即收回。”S点头答应着。

这种“非常借阅”,S是个先例。

我这样做,只是没有把S当成一个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努力向善向上成长中的孩子。

同样,在我的课堂上,他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但是他知道与老师和所有的班里的同学,都是好朋友,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兴趣!

S也的确这样做了,大概有三四次吧,到黑板前板演统一了几道题的答案,那答案也是非常准确的。

S保持自己最好状态的努力,与其他同学的优秀自我状态一样,极大的帮助了我。让初三结业班的教学工作,成了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结束语

我希望S,能在垂钓中,从身边钓得真善美,让自己也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我一直都坚持写教育日志,从接任初三地理课到今天已经写了四百篇了。我与S成为好友后,S一直为我点赞一直到今天。

有时,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垂钓者。在教育的静待花开中,我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帮助;同时,我也举得每个同学也是一个垂钓者,在安分守己的成长中,“钓”到了老师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引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