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异同
(2017-06-29 16:18:5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77: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异同
刚刚结束了初三结业班的复习,听了几位老师的视频课,感触就是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异同。
如“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就是一节新授课,澳大利亚就是一节综合性比较强的复习课(笔者以为是复习课)
一、 新授课内容简单,需要举轻若重
新授课,比较新颖,单一。首先就是需要认识一些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如经纬线的知识和经纬度的知识,还有经纬线和经纬度的一些特点。
首先,有一个对于新概念的明确。有教师前面讲述,有学生紧接着在后面复述。
另外,认识经纬线的特点,有学生的判断,有教师引导下的逐步得出一个正确结论。
这种课,在能力的拓展上不做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规律的把握却是要求要做到非常到位。
为了做到这一点,采用直观教具。教师用经纬网图课件,让学生比较直观的学习了以上的知识。
讲述南北半球分界线时,师生教学互动比较简单;在讲述东西半球分界线是,则是演示的比较认真,首先看到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平均分割地球成为两个相等的半球,接下来找出20W和160E这一组特殊的经线。
教师在演示在一组经线的时候,课件中将这组经线的颜色变成了红色,而且展开形成了东西两个半球的经纬网。
在讲解经纬线确定地球上一点位置的时候,教师演示了在电影院看电影找座位的状况,即每个座位都有一个标记就是某某排某某座,这两个数字分别相当于经纬度数。
在能力拓展上,一般要求不高。如说出某一点的经纬度,只要找出经过这个点的经度和纬度说出它们分别是东西经或者南北纬的哪一个就行了。
新授课,教学内容虽然单一,但是不一定轻松。因为学生都是学习一些新的概念知识技能,一旦分心走神,就会听不懂或者不会,或者学生一时不入门也会影响听课的质量和水准。
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及时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是教师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上课前,要对学生可以自己进行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并进行检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减轻课堂教学压力。课下适当的布置复习巩固的内容,也是必须的。内容不必多,对于复习巩固起到作用。
二、 复习课注意知识体系间的相互联系,举重若轻
老师在讲澳大利亚时,重点讲了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分布和工业生产特点。
整堂课的内容,大多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拓展,非常丰富。
其丰富内容,主要包括:
1、注意了工业与矿产地附近分布的规律。不仅仅但讲澳大利亚,联系印度工业分布特点。
2、 不仅讲了澳大利亚的矿产分布特点便于出口,而且讲了中国进口矿产资源为什么选择澳大利亚而不是巴西。还讲到了中国钢铁工业不景气的原因,让学生一起想解决这种困难的措施。这里面既涉及到了一个交通运输和生产成本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国外办厂的企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3、 涉及到环境问题。这个环境问题,就是矿区对于地表植被的破坏和造成了大量难以利用的土地。这里面,引用了澳大利亚的先进做法,引用了内蒙古高原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不良做法和后果,也引用了我国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做的比较好的典型。实际上,教师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把涉及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一系列问题都联系到了。学生通过复习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比较系统的建立起一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框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从这个知识框架中提取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学习老师的这节课,我看到了老师的用心,几乎涉及到地理教材中所有的关于矿产资源的图片文字材料,老师都收集来了,让学生观看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自己理解分析基础上的结论或者说是死记硬背的东西。
这种死记硬背的内容,因为是学生自己总结分析出来的,所以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自觉的加以灵活运用。
这节课,教师关注了对于学生读图和进行相关地图文字材料分析基础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老师在课堂结尾,能够建立并展示给学生看一个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知识梳理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