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20:让学习插上幸福的翅膀
(2017-05-12 16:02:1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20:让学习插上幸福的翅膀
临近结业考,几个边缘生的提升放到了议事日程。本来想,自己明确考的内容,只要给予他们方法上的点拨和难题上的解惑就行了。
他们的学习状态,之所以定位在某个状态,并非知识技能层面上的问题。知识技能层面上的问题,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千方百计的提升他们学习这门功课的幸福指数,才是关键所在。
一、不要把帮助变味成打击
用学生接受得了的方式提升自己。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有独一无二的所在,虽然大同小异。关注这个细节,让师生实现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一开始,督促一个同学,因为总是有太高的期望值,结果每每失望。我每每失望的表情,对于这个学生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本来是帮助这个学生的,却因为期望值过高,适得其反。
我于是深入的了解这个同学的喜好,找到了师生交流的共鸣点,成长在点滴中进行。
找到了一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所在,我也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这种幸福,反过来激励我挑战更多的困难,让它们变成教学相长的机遇。
二、天润的话语,更有亲和力
一个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上课随便说话,我说:“你一定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才可以!”其实,我的潜台词就是你的基础好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可是,这个学生觉得老师无缘无故的剥夺了自己的自由似的,收敛得并不明显。
我想,自己的这句话有问题,为什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就应该得到更苛刻的要求呢?
他们是未成年的孩子,自由活泼是他们的天性。
虽然,我将“严于律己,就是更好的爱护自己”作为座右铭,常常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但是这些半大孩子们理解得并没有那么深刻。
一次,我看到他身边的同学,都在问他问题。真是众星捧月一般,于是我换了一种思路说:“某某同学,你就是周围这些同学的师傅,负责协助老师帮助这些同学好吗?周围的同学,遇到问题就主动向师傅请教。不过,给你们提一个建议,就是首先自己认真思考一遍,或者独立将卷子做过以后再问,珍惜自己的时间更节省师傅的时间。”
一帮同学听了都很高兴,当师傅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课堂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不要简单的归结为随便说话,正确的引导就会让教室里增加一个助学团队。
三、呵护钻研教材的兴趣和能力
每个学生的成长潜能,就像是地下的宝藏一样不容易被发现,这是教育的魅力也是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其实死学苦学的精神应该提倡,但是教学中这种精神的培养却更加艰难。找到学生与自身学业能力提升契合的兴趣点,非常重要。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常常有想不到的问题而学生想得到,于是大力表扬这种现象:“给老师和教材指出错误的同学,奖励1-5分(我给同学记录的平时习惯养成分)”
什么“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思维”等等漂亮而实在的词汇,我都用在表扬这些学生身上。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校长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就是领着教师走上教育教学研究之路”。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就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功课中的问题主动探究钻研。表扬那些在这些方面冒尖的学生,制造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以唤醒更多同学的探究钻研精神。
四、美德永远是闪光的金子
美德,什么时候都是闪光的金子。
一个同学,将走廊里的拖把摆放得更加齐整;一个同学悄悄的帮助同学解决一个难题;一个同学主动为同位捎了一张卷子;一个同学用眼神或表情给了好朋友一个鼓励,等等。
教育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点点滴滴。
不要小看这点点滴滴,这是孕育着巨大正能量的富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
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就是在珍惜地球资源,就是在保护大气环境。一个个善小行为的坚持,就是幸福和成功人生的坚实基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坚守,教育的成功和美好的明天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