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498:前行中,我开始信仰团队的力量

(2017-02-23 14:02:21)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498:前行中,我开始信仰团队的力量

在诵读中伴随着叙事,在叙事中成长几乎成了2016年的成长模式。这个模式,在2017年春天来到的时候,变得更加成熟。

于是有了叙事者提供的我与各位老师们分享的机会,因为珍惜这个机会,便有了一种压力和动力。与家人同事朋友交流,这是一次更有主动意义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想到班上有个同学,主动举手起来回答问题和到黑板前板演。叙事者,就是我们的大班集体,我就是那个到黑板前板演的同学。

一、回顾点点滴滴登攀路

终于我可以松口气了,文字稿内容和中间的过度以及幻灯片的制作,大多都已定型。如一万字的文字稿,已经基本上定了,对于文稿审阅编辑比较有经验的孙红莉老师正在帮着做最后的审阅。每个幻灯片的内容也明确了:序号题目、《论语》中的一句话和小标题。

交流的主题内容,就是近两个月来在阅读《论语别裁》过程中写下的叙事文稿。每个文稿,都有一个编号,在博客中有个相应的写作日期。我保留着,也让自己更好的观察分析认识自己,为今后的成长进步奠定一个方向。

从两个月写的文章中,选出了N篇,就是我的比较拿得出手的“入乎内出乎外”的体验。

这些文章,看似不相关联,但都是我心路历程的某个方面和某个角度的展示。

从总体上而言,针对南怀瑾先生的“完成人格”的要求我是不合要求的,所以我的诵读经典始终在路上,而且是落后群里老师们很大的一块。

2016年以前,我的诵读经典都是隐秘的,出了身边家人和周围几个同事外几乎无人知晓。自己也是把诵读经典当成自己的一个业余兴趣爱好,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多,这个诵读就是难得坚持下来中的一个。这个时期是漫长的,我几乎是个散兵游勇,好在同办公室的张成双老师也在诵读。诵读中的我们相互鼓励着,相互交流着。我常常慨叹,如果有更多的人一起交流,一起学用经典那该有多好。我多次的说,如果有三五个人,一起诵读活用经典,我们就把这个成长中的经历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送给自己和他人的最有意义的礼物之一。

我觉得自己真正成长的一个开始,是2016年的春天。2016年是草根在地下努力的扎根,努力的汲取营养和积攒向上的力量和能量。今天借着叙事者的春风,在叙事者这片教师抱团主动成长的广袤的原野上顶开头上的泥土,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接受更多的阳关雨露。

饮水思源,常常回想起2016年那个春天的召唤。“你敢挑战吗?”,一股春风,就这样让我感受到一种成长中的温暖和光明!

这次交流,也是我向叙事者群里老师们上交的2017年春天的读书汇报,之前我曾经写过《趟过诵读这条河》。那篇文章,是在几个月前写的。现在我在看那篇文章,我看到了自己的点滴进步。

不和别人比,学最好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二、管窥前行中获得的支持与帮助

我的家人参与进来了,帮助购书,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听我谈谈感悟,看我的博客和日志。

一些从未谋面的朋友进来了,在我的博客后面留言点赞。

不会忘记叙事者群建立之初的相互评论,在那个时候,我最终被点燃,不再保持原来的自生自灭。

“这是我今天看到的第二篇优秀的博文!”里面不乏过度赞美之词,但是我就把这过度的赞美贪污了,并受用了整整一年,而且继续受用下去。

“太好了,让我仰视也看不到啊!”虽然里面伴有着“捧杀”的味道,但是我感受到了那种温暖的力量。

耿欣老师、张英老师、顾燕能老师,对于《芳草萋萋苏东坡》等的大赞和叙事者接下来的转载,让我受到了极大的激励。

特别是顾老师留言,把握写的这篇文章与其他相关文章一起印发给她的学生们看时,我觉得比文章发表了还高兴。

那一刻,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像是被激活了。

从事编辑发稿工作的刘学梅老师,在编稿过程中多次发来鼓励的话语,让我满血复活。春节期间发的“非常叙事者”双黄蛋,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春节礼物。

我把这份新春礼物放到学校的工作群里,转眼间我受到了二十八份点赞和祝福。

徐万晓老师,让我更是感动。我写的有些杂乱的文章,徐老师总是耐心细致的看并多次帮助修改。徐老师为我的文稿配置了录音,我听着听着心里就乐开了花。

闫凡伟老师,是我发表文章的“红娘”。因为投稿常常石沉大海,也就没有了投寄的热情。好歹有一次,觉得文章可以只要一点鼠标就可以投寄成功,却偏偏投寄不成功!闫老师主动在群里说,“谁的稿件无法投寄,发给我,我帮着投!”(好像与原话有些不完全一样)。我把稿件投给了闫老师,闫老师热情给我留言,让我高兴之余写出了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的文章《从三到万》。

在单位里周围的老师,如张成双、孙红莉、苏莉等几位老师,不仅利用在业余时间对我的文章点赞,而且在线下与我认真交流读后的感悟。特别是苏老师,热情的给我拉粉丝,让更多老师关注我的QQ日志。孙红莉老师,则在看后畅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孙老师两次获得市级教育随笔一等奖,之后担任淄博市教育随笔评委。

许修军校长(淄博市十佳优秀校长),这位草根教育管理专家,在他的校长工作之余,到图书室来,与我与张成双老师畅谈教育管理文化理念和实践,畅谈阅读经典文化的体会和感悟。有时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交谈中常常有些思维碰撞的火花。

叙事诵读和生活工作学习,就这样被紧密连接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