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63:“可”与“不可”中的世事人情
(2017-01-24 20:34:5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463:“可”与“不可”中的世事人情
《论语》中孔子说了一句话:“可与共学,不可与适道;可与适道,不可与立;可与立,不可与权。”
就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我的感悟和心得。
一、可与学,不可与适道
我看到孔子的这句话,常常想起六祖慧能的故事。
慧能学佛,的确是一个传奇。
他最早到寺庙,只是做了一个烧火工。实际上这也算是入学了,虽然不能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诵经,整个寺庙大学的氛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力量。
五祖弘忍要选出最好的学生,那些每天都在做功课的学生还有他们的教授师都落选了,只有他这个烧火工以一首稍稍修改了了别人的诗当选。如果以今天的科学鉴别法,这首诗歌有抄袭之嫌,因为字词雷同远远超过了三分之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岂有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我想想自己也后怕:自己从教三十二年,实际上教育教学工作我也是边做边学,我与我的那些同学一起适道了吗?
可以说在我真正领会经典前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自己在止步不前或者后退。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读经典谈经典,实际上在我人生更长一段时间,我漠视经典是个不懂经典且离经叛道之人,是工作生活等现实让我碰得头破血流后,才重新在十多年以前捧读经典寻找自己文化和成长的根。
二、 可与适道,不可与立
可是创办一年后,我就自动退出了。
原因是多方面,就像是与心爱的恋人分手难受。因为我的文字功底不太够,我需要静下心来充电。另外一些事务性的工作确实不是我的长处,那时我从语文课改教地理批阅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有着诸多不便。
我与校园文学社团一起走上一条成长之路,却未能坚持下来。准确的说,是未能以最初的身份坚持下来。以后,始终是这本校刊的重要的撰稿人之一。
当初与我一起创立这本校刊的李强老师则一直坚持下来,直到他调离学校工作岗位到教体局负责新闻宣传工作。后来的观察,让我感受到了李强老师基础比我更扎实素质更加过硬志向更坚定。
我们很多人组成这个群,都在王维审老师的领导下,都坚持在教育叙事中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可与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和教育教学经历,这是权变不同,即不可与权。
记得去年,我曾经将《论语》比作一本叙事教育故事集。我说我们的叙事者群的经历,就是在撰写21世纪版的新《论语》。
子贡子路颜回,同样都是孔子的学生,都追随孔子前进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是可与立。但是面临现实问题,他们的权宜之策是不同的,颜渊是死守善道,子贡利用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才能,子路发挥自身的军事优势。这就是可与立不可与权的典范。
我们叙事者群也是如此,可与立不可与权,让我们的群里呈现一个多姿多彩,形成一个学习互促的良好氛围。
非常欣赏耿欣老师的每日的一语,带着正能量,带着热情鼓励和睿智;欣赏周庆吉老师的诗歌,就像是太阳一样每天升起在我心灵的天空;欣赏顾燕能老师的博览群书,欣赏她的智慧和能力;欣赏刘茜老师的优秀文章和庄稼拔节一样的成长;欣赏闫凡伟老师的活泼大气温暖主持管理的艺术;欣赏管理团队老师们的默默奉献和为人作嫁衣裳的才艺;欣赏才子佳人们众多精彩博文的展示。
我做不到,就像是一株狗尾巴草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之能做好自己。
其实我非常惭愧,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个群里做些什么。我就做《论语别裁》领读人吧,把我这株狗尾巴草在诵读经典中的一些感悟与心得分享给大家。
“可与立,不可与权”,我自己以为与“君子周而不比”相近,是一种胸襟见识眼光,这是君子的美好品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