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417:让“没发出的火”变成正能量

(2016-12-22 16:41:2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417:让“没发出的火”变成正能量

看到政像弥勒佛一样的身子,歪坐着,随时准备找一侧和后面的同学说话;与他隔着一个同学的耀,简直是默契的呼应着,练习卷上不写一个字,偶尔提问问题,也是临时应付。

根据举手的情况,没有完成作业的,还有十几个人。

我的脸色变得严峻起来,因为我觉得这是政与耀等的公然挑衅。

一、    我脸上的煞气也是明显的

政与耀,看出来了。就像是我看他们不怎么顺眼一样,大概也看出我的不高兴。

“我们就这样,你爱咋咋地。”他们两个的表情,就是一种耍横。

根据这几天的叙事,我知道自己的情绪就是忽冷忽热不在状态。

因为“自信自律助人”的理念,已经成为了我与学生的共识,所以我干脆求助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帮助老师,调整自身到最好的状态。因为你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和努力,就是我调整自身的动力和好的榜样。”

觉得也欠了同学们的,早就应该写一篇关于学生成长的,却迟迟没有落笔。

那次提问彬的时候,彬无言以对,垚用口型帮助彬,在两三米之外,声音是听不到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却起着作用。

我也引导帮助着彬,让彬将这个问题回答完整。

终于彬将问题回答出来,没有感谢我,而是冲着远处的垚做了一个OK的手势。

彬笑着看了看我,我说:“老师,也祝贺你!”

实际上,我那时就有点看不懂这些孩子。

我看到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我猛然想起垚的两个“跟班”,其中一个就是彬。

垚的“帮助”虽然不伦不类,但是真的起到了我起不到的作用。

还有政在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各方面比较好的宁主动与之交流,实际上无形中遏制了政在课堂上对他人的骚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同学们很懂事,也做得很好。

逐渐长大的初三的孩子们,他们的成长与初一初二又有所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方式,他们有自己的特色。

宁等,在课上课下积极提问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带动。还有垚,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我读懂了垚那天在办公室说的一句话:“我的事情,比别人多得多。”我看到她在考试前整理考场,看到她一个人在走廊里张贴语文手抄报,我看到她在课堂上默默帮助同学。有时,我真搞不清她在帮同学,还是同学在帮他。“建德如偷”,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同样的,下滑的政和耀,也做得比别人多得多,那是一些不好的习惯的增多。

课堂上,我恨恨的说:“下节课,谁完不成作业,就站起来!”

下课了,我一直想,如果他们站起来也是那样“死猪不怕开水烫”,岂不是弄得自己和学生乃至整个班集体都很尴尬。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与同样给这个班上课的宋老师交换了意见。宋老师说:“平时,他们就这个样。没法改变,不要抱大希望。”

我也说:“仔细想来,这两个同学和刚接班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最近几天我情绪不稳定的缘故。看来,需要调整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而已。”

二、    先是写信,后来变成了写诗

宋老师说:“等班主任仇老师回来,我告诉仇老师吧。”

我说:“既然是我的问题,就不用告诉仇老师了,你们班主任本来就事儿多。”

我开始用叙事的方法,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怎么写呢?

这不是一个故事,只是一种不被理解的愤懑。

当写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同学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学生无法理解自己良苦用心,于是写了这样一个题目《给相关同学的一封信》。

写着写着,这相关同学子虚乌有,而且这种情怀分明是冲着全体同学去的,干脆把题目改成《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接着写下去,却引发了对同学的种种感念。想起这个班的同学对自己的种种好来,继而想到教学相长的种种。

继续写,觉得自己被好几张试卷困住了,周身觉得题海无边无际,考试的压力和学生的肯定不会非常扎实,一起将自己压垮了。我突然想用诗歌的方式,表达一下自己对于复习题的理解,于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起来。

昨天晚上写了一部分《诗意里的中国(1)》,今天意犹未尽不吐不快,于是接着写了第二部分《诗意里的中国(2)》。为了自己和学生看起来方便,就合在一起,名字就叫《诗意里的中国》(一首一千多字的“长诗”)。

结束语

接下来的一节课,上课前政和耀在黑板前的电脑桌前忙碌着。遇到这样的事情,我都是要表扬的。

同学们肃然以待,我也感觉教室里气氛挺凝重的。

我总要给同学一个交代的,说:“昨天讲了,没有做完试卷的站起来。我为什么叫你站起来,就是老师要对你说声对不起,让你在课堂上失去了兴趣和主动积极性,耽误了你的学业和进步。”

只要自己心向阳光面朝大海,就会看大处处春暖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