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05:唤醒悲悯中的教育智慧
(2016-12-15 17:07:57)分类: 公众号发表文章 |
NO405:唤醒悲悯中的教育智慧
——2016,专业成长中更有意义的一年
一根导火索,引燃了生命中已经冷寂了的能源库。
一、我要参与这次挑战
二、寒假中,我成了“坐家”
孔子闻韶不知肉味,我是参与叙事者不知年味。
那个假期,我每天都要看群里每个人写的文章,所有的都看,除非有些文章链接我无法打开。
许多同仁的一路前行,给我的动力是巨大的。
不疯不魔不成气候,那个假期,我真的着了魔道。
我看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看到了自己的激情的消失,看到了自己悲悯情怀的沦丧,看到了自己太缺乏幽默和担当。
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生活禅修诵读乃至人生的方方面面,一个崭新的我就这样在叙事精神激励下成长着。
三、人生有了一种阳光的朝向
我从群里老师们的文章中,读出了一种生命的欢乐激情和弥漫着的悲悯情怀,更读出了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当然还有潜滋暗长着的乐观幽默。
上半年,我上初一两个班的地理,兼学校图书室管理工作。
让我挠头的敢于“大闹天宫”的林林,促我写下了《野马惊魂》,反思与其交流相互促进的历程;让我纠结的随便说话不断的成,让我发出了“同学,请帮老师更好的帮助你们”的呼唤。浩浩站出来为我出主意,我有了《自信自律助人功过格》的出笼和实施,在这种制度文化下,师生相互督促在扬长避短中前进。
现在,我与林林和小成都成了好朋友。试想,如果没有叙事者的帮助,我们将会如何尴尬和痛苦。
用师生都能接受的方式共同成长,我发现了“把孩子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把孩子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原来是一句大实话。于是在《皮孩子也有一个玻璃心》中,我看到“皮孩子背后,必定有教师教育的疲惫;有玻璃心(容易受伤的心)的,不仅是孩子还有老师,打破成见才能相见美好。”
四、皮皮休遨游世界
为了唤回自己心中和同学们上进的热情,我开始学着叙事群里王玉鹏老师《把我写给你看》系列,坚持每天给学生撰写《皮皮休遨游世界系列》。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我把所教班级个别同学的名字的关键字作为皮皮休小伙伴的姓名编写在游记中。
那些不愿意听课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开始为这个游记系列着迷,他们不再走神而是按照我的要求撰写读后感,一些优秀学生也要了去看。
在写作过程中,我的课代表桐桐提建议让我参考《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多加入一些有趣的情节和人物故事。后来这个同学独立完成了一篇《皮皮休遨游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我把文章加上批注复印后发给每个同学,并送给两个教学班的班主任老师。两位班主任大力支持,王翠主任更是领着级部工作群里老师大力点赞。桐桐是从小学阶段就利用假期进行大量阅读的同学之一,她的创作水平的提升也给了我一些有益的启示。
桐桐问我:“老师,你为什么用皮皮休这个名字?”
我说:“皮皮休,不是我的发明。但却有我的寓意,就是让老师和学生都从疲惫不堪中走出来,拥有一种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自信自律助人中,教学相长
我没有陈老师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但是却非常欣赏她的做法,于是也尝试着写。
两个教学班,每个班我都写过六七人同学,虽然只是一些素描和侧写,只有五六篇是专门写某个学生的。这种写作之前之后之中,都让我尽其所能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内心世界。
同事孙老师说:“你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揣测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换种说法,在用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讨好学生。”
仔细想来,我实在分不清是自己在讨好学生还是学生在讨好自己,因为坚持叙事中我常常看到学生渐渐变成我期望中的模样。现在想来,是我少了一份妄念多了一份对学生的了解和向上的支持而已。
暑假后,随着学校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调整(有为老师临产需要照顾),我没有跟随着上初二,而是接了两个初三结业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为了上好课,多年没送毕业班的我坚持先听有经验的送考老师一节课,自己再上。我把这种模式叫做“听一课,上一课”,为此我专门撰写了《我的“嫁接”课堂》等近十篇叙事文章。有时为了更好的吃透一节课的精髓,会在不同班级连续听两次甚至是三次。不到一学期,我已经撰写了五十多篇听课记录,累积两万多字,三本听课记录快写满了。叙事中,我不觉得听课那么枯燥无聊,而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学习感悟过程。
为了保证结业班教学质量,我诚心认比我年轻十来岁的孙翠苗老师为师,除了听课外课下主动请教相关问题。孙老师把她的成功做法和好的经验,毫不吝啬传给我。
孙老师常常说:“我的课上得很随意。”实际上,孙老师每次都在用心准备上课,不是在表面的花哨上。结合我对孙老师课堂教学经验的解读,我写了《课堂教学,随意而不随便》
结束语
真正的成长历程,是无法完全用文字语言表达的,我只是选择了一个角度,将极其平凡的叙事团队中的我展示一下。
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无数个叙事者的形象和他们发自内心的温暖光明激励着我,请允许我不再提及他们的名字将美好的他们深深珍藏在心中一隅。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张扬,我也保存着一种前行的更大动力。
他们优秀事迹是要用心而不是仅仅用眼睛去寻找,因为他们属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赵成峰
邮编:25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