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4:我的“嫁接”课堂
(2016-10-30 20:55:55)分类: 听课感悟类 |
NO354:我的“嫁接”课堂
翻看着七八十页的听课记录,觉得这个学期我的听课的确不同寻常。
我与初三学生上课前的开场白之一,也够特别的:“我每节课前,都要去听给1-4班上课的孙老师的课,然后给同学们讲。”
一、 不得已而为之
给毕业班上地理复习课,我早就偃旗息鼓了这样的念头。
现在我明白,教师创设的课堂是有生命力和灵魂的。因为我这个念头,这种毕业班的地理复习课已经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只要不再被唤醒就真正的死去了。
要唤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十年来的诵读经典,让经典与草根之我的成长状态嫁接,是我最大的人生收获之一。
这个过程,我很想用过去年近古稀的父亲成功嫁接花椒山楂、现在年近花甲的大哥成功油梗上嫁接桂花作比较。
父兄先后成功嫁接花木,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我把这次接过毕业班的地理复习课作为一种机会,就像父兄嫁接花木一样,与经济有关但是没有太多关系,却与生命的快乐成长和自信有关。
傻傻的我,有一种呆呆的自信,就是觉得自己的课堂是一株油梗,能把优秀老师的课堂——桂花,嫁接到我的课堂上。
我想这种嫁接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我明白自己会逐渐做得得心应手。我不期盼超越别人,我努力做到做最好的自己。
一次次嫁接的过程,就是我的嫁接课堂真正成活的过程。
每次都融入自己的激情,添加进自己的解读,使用上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当然不可避免有些复制粘贴。
课堂形式上的嫁接比较容易,属于课堂教师灵魂的东西嫁接就比较难。
近年来对于人文经典的解读和学以致用,让我拥有了这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二、 与学生一起让嫁接成活
我知道自己的嫁接,逃不过学生的慧眼。
当教师和学生一样,不怕自己基础差,怕的是自己不敢正视自己和不愿意付出卓越的努力。
我这样坦然告知学生我的教学秘密,就是要挖掘学生身心中那些天赋中的帮助我成长的资源。三十二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让我明白,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我专业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这样坦然告知学生我的教学秘密,就是我不愿意在同学们掩饰自己的不足,就是要让自己背水一战尽快将自己的不足补上。
当我“背书”一样复制优秀老师的教学流程和具体内容时,我感到自己也无法容忍自己。于是情急中,将自己原先编写的“顺口溜”搬弄出来,让学生一起品头论足;展示一下自己板图的基本功,让学生更加喜爱关注地图上那些富有意义的特征;把地形图和政区图放在身边,及时从中找出要分析观察思考的地理事物和问题。
在叙说看似零星毫无关联的地理知识技能元素的时候,不忘了融入自己的自信说:“找出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分析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学会扬长避短,我们也要同样的观察分析开发自己。”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保持自转并且地轴的指向不变,我们每个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自律和指向乐观向上助人的所在。”这些地理内容,可能瞬间转化成了课堂中引导自己和学生如何更好做回自己的人文元素。
三、 向我开放自己课堂的孙老师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离不开一个必要的成长环境。
近两个月来,孙老师无私地开放自己的课堂,尽最大可能地解答我在教学中的疑问。
孙老师的课堂,的确有值得长期研究学习的所在。
就像我每天都在反复诵读经典,就是要从中不但地读出自己成长中需要的一些启迪和动力。
听课的最高境界,不是复制所听老师的课堂,而是要在学习后的课堂实践中创造出属于自己和学生的充满活力和较高质量的嫁接课堂。
孙老师的课堂,实际上是每位教师开放的专业成长状态的典型。孙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实际上是我们整个学校人文精神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