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41:扬起心灵成长之帆

(2016-10-21 17:11:22)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41:扬起心灵成长之帆

——《教学勇气》读后感

很多次,就像远离通往教室的那道门。无数次的想象,自己“土行孙”一样从这个教育教学团队中销声匿迹。

2016年一月份,加入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份教学勇气的——以自己喜欢写博的方式,以参加团队抱团取暖的方式。

现在,我明白所谓的“抱团取暖”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心灵之舟不抛锚继续前行。《教学勇气》一书,则从思想文化方面给了我一些强有力的支撑。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感悟,以便更好的前行。

一、关注教师心灵,更好教育学生

摘录1 “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对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自己心灵的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

感悟1:实际上,自己很早就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困窘与自身的心灵的纠结有关,但是我不能自己除去这个症结,让它长期的困扰着我,对我几乎是一种摧残。

知道我今天在学习写作叫做叙事教育的博客,仿佛感到了自我心灵按摩的技能,我不再为这种顽症折磨,而且从这种技能的习得和应用中生发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来。

我增强了叙事教育能力的同时,生发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不是说我的教育之路成了一望无际的坦途,而是任何一个困难和遗憾,都在我的叙事教育中成为我前行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为这个,我不再怕面对自己纠结的内心,也不再担心如何面对学生种种在成长中的不适应和不协调。

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与学生共同努力,不断从身边教育生活中和教育家们的著作中汲取智慧,不断注意审视自己和学生的点滴努力和付出,我就会发现自身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所在,并一起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摘录2:“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治疗师进入患者的困境,但是,只有以真实的内在生命投入患者的真实生命中,有效的心理治疗才真正开始。”

感悟2:大概从刚刚入职时,听到这样一种告诫——就是在学生面前要表现出一个老师足够的威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师具有相应的教育能力。

当时自己身上还有一份孩子气,另外对于话语中真正的内涵也没有深刻的领悟。

现在明白,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不忘初心的自己,才是最能打动学生的。

一个孩子,不管多么幼小,不管他的文化课成绩多么糟糕,但是他都有足够的智慧识破教师凭借多年的知识技巧所装出来一些包裹自己真实内心世界的假象。

学生心灵世界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自身心灵世界有问题而无法面对;一个不敢面对自己真实内心世界中问题的老师,如何敢于面对学生心灵世界中的问题并施加一种积极地影响呢?

如果教师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半点的私心杂念,那么学生心灵中的问题即使再顽固如同坚冰,也会在老师家长春阳一般的温暖中渐渐融化。

二、优秀教师,需要更好的自我认知

摘录3:“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折射了我内心的交错盘绕。”

感悟3:很多时候,我觉得教学工作中中感受到的一切很难与人交流。一种情况,就是把这些感触抹掉,像一个陌生人一样不断重新感触这一切,不断地抹掉。

实际上,这种抹掉准确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搁置和掩埋。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对于教学实际状况的一种逃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努力做着这种逃避。

我终于找到了一种方式,就是叙事教育。这种方式与我的爱好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说我自己沉浸其中累并快乐着。

以前,我也通过叙事教育去拯救自己。那种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在没有读懂真正的教育的基础上,不可能让写作赋予叙事教育的意义。直到今天,我的叙事教育才算是接近合格。

我现在明白,自己看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问题,只不过是自己心灵上问题的一个投影而已。“不是风动,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六祖慧能的妙语更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教师通过“学生问题”这面镜子,更好的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心动力所在。

以前遇到“学生问题”,总是在如何改变学生上努力。那个时候,没有认识到“学生问题”,正是自己心灵问题在学生心灵上的投影,因此做了许多背道而驰的事情。

现在白天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我就努力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去分析思考我内心世界中存在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捋清楚了,一篇对于自己有教育意义的博文的雏形也就有了,夜深人静或者中午休息时间,把这个“雏形”敲打出来并进行修改润色,一篇叙事教育就这样出来了。

有时候一篇解决不了问题,就写两篇。

当然,撰写叙事教育博文只是一种方式途径,让我更好的面对自己的生存和成长并积极面对才是最根本的。同时,我逐渐学会更好的面对家人同事亲朋好友和学生。

“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有了一种坦荡的襟怀,有了一种把自己作为自己人生的作品,欢迎大家指出瑕疵的勇气。这是一个“丑小鸭”的自信,是一个草根的勇气。通过学生这面镜子发现的问题,就是我要努力把握的一个成长机遇,也是学生更好成长的一个机会。

周末,没有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少了众多学生这些无所不在的镜子,发现的问题少了,写博文的时候也失去了这方面的素材。当然,这里面也有我的见识和写作能力低有关,真正的叙事教育高手,会从身边任何平凡小事写起,都会形成一篇对于自己和他人有意义的文章。

 

三、我是谁?认识永远在路上

摘录4: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求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

感悟4:听净空法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每天的感悟和反省中,都有一个对于自己重新认识的问题。实际上,每天如波涛汹涌一般的思绪中,有理念上的也有行为习惯上的。

每一次的思考琢磨,都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实际上,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给每时每刻的自己定位,定出一种标准,让自己根据这种标准认识评价自己。实际上这种定位本身没有错,而且是自己成长中必经的心路历程。但是必须承认,这种定位,对于教师本人和学生而言都是滞后的。这种定位,严格而言,只能称为一种教育愿景。只有这样,才能不会导致削足适履的傻事。

一个高明的教师,必须不断跳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名关注自身心灵成长的教师,需要有时刻反省或者思考“我是谁”的智慧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放下习气中本有的自私自利和分别执着妄想,更加理智客观智慧分析自己内心世界和周围所面临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放得下”和“拿得起”,才能更好的善待自己和周围的每个人。

很久以前,我就关注一种提法“禅意的教育”。那时我觉得这种教育境界,只出现在一些优秀教师中的水到渠成。后来参加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看王老师的博文,看团队中老师们的博文,觉得任何一个用心做教育的教师都会感悟到这种教育的禅意,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禅意的教育”的种种美好。

在这种禅意的教育面前,我们每天都在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成长中的自己,我们也发现一个个不一样的成长中的孩子,每天用笔把这些“不一样”的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将我们从古今中外文化中汲取的优秀的东西与我们自己与他人生命中美好的所在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教育在心灵中的真正成长。这种成长,自身现实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就是教育真正意义所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潇,政善治,动善时,事善能,夫唯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如水的载歌载舞,就是作为教师生命舞蹈的最形象的表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