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2:走进山水田园生活:地形图的判读
(2016-09-07 17:46:06)分类: 听课感悟类 |
NO282:走进山水田园生活:地形图的判读
让我们随着孙老师的课堂构建,洞悉地理复习课堂的奥秘和精彩。
一、山水田园在我心中
如同游山玩水一般,孙老师走进课堂。
“我们复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平实的没有了任何的仪式,也是这种平时让人们觉得稍不留意就会错过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首先要会分辨海拔和相对高度。”孙老师顺手在黑板上两座山并标注其海拔。
“同学们,它们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就像是通往大自然的平坦路途。
(一)
(二)
“回顾我们以前学过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和在上面安排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孙老师用一个等高线图,带出了一串相关问题。
山地——500米以上,地面起伏较大,一般发展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横断山区。
丘陵——500米以下,地面起伏不大,……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
讲到高原和平原的时候,孙老师说:“把教室地面比作平原,我们的课桌就是高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平坦面积广阔,只是平原一般在海拔200米以下,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上,且高原四周陡峻。”这个比喻挺新鲜的,现在每个同学都脚踩平原手按高原,刹那间大家真正有种盘古后人的那种无比伟大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规划”农业生产,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以畜牧业为主毫无悬念。黄土高原的陡坡植树种草、缓坡修梯田种山杏、坡脚修挡土坝,孙老师与学生一起娓娓道来。
盆地,则是新疆绿洲特色农业为主,四川盆地则是因为有成都平原和丰富的水源发展种植业。
二、等高线图魔幻变身,生活融入其中
分层设色地形区的判读,被一语带过。
黑板上的等高线图,在施展魔幻手法,变出山地种种不同部位让同学们判读。
山峰,大家觉得最容易辨认。
陡崖,等高线重合,没问题。陡崖高度,少有难度,用公式(n-1)等高距计算。这是观赏瀑布部位,也是攀岩爱好者衷情的地方。
鞍部,让学生联想双峰驼,注意鞍字的写法。
山谷山脊最难分辨,于是有了“高谷低脊”。
那里最容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来了怎么躲避,又是一个有意义和有趣的问题。
接下来,关灯关窗,展示课件。
全是与等高线有关,由于生活生产紧密相连。其中有个问题,就是山顶上迷路的人怎么办,就是顺着山谷中的河流的流向走,这样一般会走到平坦的人口稠密的地区。
现在喜欢出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都向往人间罕至的野外,这个问题让人感到一种受到关怀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