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79:学最好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

(2016-09-05 09:28:3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79:学最好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

    “学最好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我在王维审老师组织的叙事者群里看到经典话语之一。心想既是经典语句,就要刨根问底,以便更好弘扬其中承载之道。

孔子有句话,和这句话很相似,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句话,叫“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是善的最高境界。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则名为《上善若水》文字,对于善的最高境界说得非常精致。

一、    走出“明星效应”的误区

现实生活中,也有种“学最好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是“从善如流”。

比如“追星”。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境界:一种学习明星的表象,如吃穿住行,唯明星的喜好是瞻。再一种是喜欢明星的名言警句,挂在嘴边,类似口头禅。最后一种是学习明星的有正确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处在第一种境界的人居多,第二种境界的次之,处于第三种境界的最少了。

这正如同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虽然有无限风光,但是常在于险难和路途遥远处,能够达到的人往往是少数,非有“弘毅”者不能致也。

二、    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一开学,接了一个新的班级。我给学生说的话,还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说:“世界上有70多亿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做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优秀的自己。”

这是我与学生见面的第一节课,我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作为一名教师说过的话,是要落地生根的。如何做最优秀的自己呢?

结合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结合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篇、孔子对于“达者” 的论述和佛陀的有关精妙阐述等,笔者这样总结:

一、首先有第一种境界奠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这第一种境界,在词人笔下,有些决绝洒脱。

老子是这样阐述这种境界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一。同样一种境界,在哲人那里,让人有一种匪夷所思之感。这种论述,从众生得失喜恶说起,也是别有一番天地。

孔子说的“达者”,近乎这种含义:“察言观色,虑以下人”。这里面有无私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类似于今天提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藏王菩萨的“度脱一切众生”,表达了同样的精密含义。

二、其次是第二种境界,即坚守。“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词人的描摹,非常震撼人心。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从佛菩萨度脱一切众生的角度,表达了这种坚守的无怨无悔。

这第二种境界,在老子笔下,用了三个字“心善潇”。潇,什么意思呢?就是水清且深。在大洋中,当是太平洋上超过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在大陆,则是俄罗斯境内最深的淡水湖泊贝加尔湖。

当然,老子在这里是用清且深的水,表示一种“真空妙有如如不动”的境界。

孔子是这样表述这种境界的:“讷于言,敏于行”。用今天的话说,孔子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是一个行动主义者。很多教育达人,在今天将自己称为“教育行者”。今天的教育状况的改善和提升,不是喋喋不休的叙说能改变的,需要的是无数教育觉醒者自觉有效地行动。可能一个人的有效行为,改变不了什么大局,但是千千万万教师的群体的有效行为就会让教育的局面为之改观。

今天,我们看到教育行者的著述和演讲,更要看到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默默无闻的充满艰难险阻的探索和努力。

他们的这种行动,能与“达摩面壁”“邃觅群科济世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相媲美。

三、再次,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没有类似人生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这种美学体验的。词人出神入化的描述,确实有一种让人荡气回肠的感觉。

佛陀在佛经中,曾经描述过“寂灭精妙圆融”的境界。笔者窃以为,这种境界与佛陀所说境界的一种方便表述。

大家都有一种感触,就是“灯下黑”。真正感悟人生最美所在的,不是众目睽睽之下,更不是灯火绚烂所在,而是在孤寂冷漠的所在。

只有将自身看作如“大海一浮沤”,才能更加透彻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才能真正达到理想境界和实现真正成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人生的种种无所不能。即,完全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战无不胜的。

用老子循循善诱的话语描述,就是:“正善治,动善时,事善能。夫唯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