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63:品味《人间词话》中之境界
(2016-08-22 22:06:3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263:品味《人间词话》中之境界
作为叙事者忠实的一员,在夏秋之交爱上《人间词话》一书,近一个月来几乎手不释卷,以至不吐不快。
一、“三境界”禅述成功人生
王国维,不愧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因为他在文学作品中,率先发明了词与成功人生的三境界之惟妙惟肖的关系。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晏同叔)。
第二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欧阳永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
我搜到了这三句词的原出处,细心品味,感佩王国维善于发现的慧眼。
三句词,就沉睡在千年的词文化的海洋中,是王国维使它们成为镶嵌在成功人生桂冠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
这个发明,就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伟大且令人震惊。
二、感悟“大家”境界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让我对“大家”有了新的感悟。
“大家,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王国维)。
耳边常常听到“大家”这个词,如同山东淄博大地不乏“内画鼻烟壶大师”和“刻瓷大师”一样。书画界和文学艺术界,常常是“大家”的荟萃之地。
这类“大家”者,如画马的徐悲鸿,如写杂文的鲁迅,如写诗词的李杜苏辛。之所以被称为“大家”,就是不管男女老幼,都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神情相貌言行为之一变,更有了担当,更有了令人感佩的所在。
这“大家”,是孔子所说的“达者”而非“闻者”。达者,“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闻者,“色据仁而行违,在家必闻,在邦必闻”。
“大家”,是有境界的人,且是有大境界的人。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的这句话,让我们对于人生和文学创作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境界”万万千
笔者虽然在文学创作方面,如成长于地下未蜕之蝉,却是恬不知耻的痴迷于文学创作。
《人间词话》种种境界说中,蕴含着文学创作之真谛。按图索骥,则可享受王国维先生创造“境界”之万万千千妙法。
在王国维那里,诗意人生之境界。不管是写意般的理想之境界,还是写实般的现实境界,都如水乳交融一般。因为“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无我之境界,因静得之,则优美,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有我之境界,由动之静时得之,则弘壮,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国维是一个痴迷于境界说的人,因此不管是人生、词话还是词创作,都因为对于境界的坚守,有了收获满满的成就。
“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至此,每位读者悟于此,每每不为境界之高妙所感动。
这时,王国维先生有宕开一笔,将读者推到那高妙之高妙所在。如同被奉为儒家宗师的孔子,有句话当令天下儒家振聋发聩——“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王国维,也有类似的意思:不管是人生还是文学创作,都要追求大境界,不要沉迷于小境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不错,但境界小了些;“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大境界,人生该有更宽广的襟怀和更有意义的沉甸甸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