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4:叙事者的“切磋琢磨”
(2016-07-16 23:13:3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4:叙事者的“切磋琢磨”
走进“叙事者”团队,就是走进一本活的教师专业成长丛书。这本书中,没有抽象的说教,却有叙事者的现身说法。
类似的经历,不一样的情怀和学识,一篇篇叙事文稿和一个个视频中精彩的讲述,在每个叙事者心中荡起最美的涟漪。整个过程如同水的载歌载舞,也就有了教育修行者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教育中的相互激励
2016年7月16日,晚上7:30-8:30,我在叙事者群中,观看王玉鹏和陈玉营两位老师的视频。却是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等我“看”完了视频,才感觉饥饿,之后狼吞虎咽吃下并消化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食粮。
远离了学生和教室,我感到撰写教育叙事的无措,每天都有一种能否坚持的感觉。捧读《奇迹学校》,一章接着一章的阅读勾画并撰写相关的批注。再次拿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翻看《教师的素养》一章,让我汗颜。
“觉得自己不需要学习努力的时候,常常是最需要学习和努力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常常是可以有个机会可以更进一步。”“一语成谶”,更多的是说给自己的。一个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不是不需要改变,而是失去了改变的勇气。
二、王玉鹏老师的“激情”
王玉鹏老师的讲座,让我像年轻的他那样被打鸡血一般的复活。王老师后期的讲座和陈老师的整个讲座,由于我操作不当无法继续看视频,但是从管理员老师上传的图片,我继续“看听”下去。
王玉鹏老师的《把我写给你看》师生互动系列,早就成了深深刻在我脑海中的一个难忘的叙事者故事之一。叙事者,需要王老师这样年轻者的赤子心态。不仅是年龄方面的,更是属于赤子心态方面的。
叙事者团队活动引领,让王老师走上了这样一条师生共同自我反省成长之路。没有叙事者,也许就没有今天晚上看到的王玉鹏老师的精彩成长。有了叙事者的引领,没有王玉鹏老师全身心投入的赤诚,也没有这样明显的进步。
说实在的,参加叙事写作以来,曾经无数次奢望自己的文章也能见之报刊名利双收。看到王老师和他的学生的故事,我看到了另外一种精彩的发表,就是王老师和他的学生在“人生舞台”这本大杂志上的精彩展示。
三、陈玉营老师的“睿智”
陈老师的讲座,我是通过看老师们参与的评论、图片展示这样“看听”下来的。图片展示的精彩“文字提要”和“叙事精选”,让我拥有了和群里老师同样的共鸣。“比语文老师更专业”,“比作文指导更用心”,担任数学课教学的陈老师让我读懂了现实版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素养。
有着三十二年教育工作经历的我,常常觉得提升教师素养已经不是我这个年龄阶段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更加深入的备课,不知道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武断的认为,学生对于所教学科没有兴趣不是自己的问题。
陈玉营老师,与群主王维审老师、耿欣老师等一样,都不是语文专业的,实际工作和叙事教育写作都是让人感佩的。他们现身说法,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努力方向和途径所在。当然这种叙事教育能力,又极大激发了他们自身潜能的展示。
陈老师的讲座视频的“空白”,我不想去补上,因为作为一种教育者的心境是无法用语言和形象彻底展示出来的。也许自己的境界在学习中慢慢接近他们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准确的解读他们的所思所作所言。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