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11:修己以敬,圈内圈外朋友如故

(2016-07-08 16:53:43)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11:修己以敬,圈内圈外朋友如故

记得有段时间,我感觉周围的同事学生,看到的是他们身上的优点时,我知道自己的心态是向上向善的是阳光的。反之,我的心态也是黯然的。

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圈内圈外的朋友。

对“朋友圈里无朋友”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一、好行小惠,言不及义,吾未知其可也

如果我们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下的定义,就是给自己带来些特殊的实惠和好处的人,那么不管在熟人圈或者微信上的朋友圈,这样的朋友都是暂时的。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好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句话的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仅凭利益维系的朋友是狭隘的,广义的朋友包含的范围应该更广。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种朋友,将相互帮助提高到一种精神层面。

这种精神层面上的朋友的交流,源于一种超脱了物质利益的对等交换,《道德经》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孔子把朋友的含义,赋予了一种责任和担当,上升到道义的层面。“好行小惠,言不及义,吾未知其可也。”

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因此,当我们觉得朋友圈或者熟人圈里没有朋友的时候,是否更应该反省是真的没有朋友,还是自己没有了容下真正朋友的心胸修养。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我们渴望朋友的帮助时,是不是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倾其所能的帮助了朋友。

当自己期盼朋友帮助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朋友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不管是熟人圈,还是微信上的各种朋友圈,是没有门槛的,我们可以随便进入。可以说我们进入这样的朋友圈时,是没有任何付出的,我们凭什么要求得到这个圈子里的人的帮助呢?

如果我们确实付出了,那也是我们自觉自愿的,并没有约定接受我们付出和帮助的人,要同等的帮助和付出给自己。

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层面上的朋友。我们不可以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存活和发展,但是当我们把朋友定义在只是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的基础上,那么不是朋友背弃了我们,使我们背弃了朋友。

如果我们所结交的朋友,只是盯着自己的钱袋或者各种物质利益上的索取,我们也会感到很累。既然我们不愿如此,为何苛求朋友圈的人,一定为我们做出利益上的付出呢?

只有我们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和学会帮助别人的人,我们的熟人中和各种微信圈里就会有我们更多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