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3:你有多“爱”,就有多“狠”
(2016-06-17 15:41:2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3:你有多“爱”,就有多“狠”
我在管理学生上,有很大的弱点,就是不够狠,对自己也如是。不够狠的结果,就是随波逐流,教育学生也是如此。近几年,翻看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也慢慢地悟出一些道理。
真正的正义,随时会以金刚杵陨碎对正知正念正行的一切破坏行为和意识。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慈悲,也有对一切恶的决绝。
“爱”与“狠”,就这样统一在一起。所以,笔者以为:你有多么“爱”,就有多么“狠”。
一、一种无能时的误读
一个无能的人,常常有一种错误的念头和意识。我自身如是,这样的事例可以举出不少。
从小时候,看到小伙伴们或者任何人受到严厉的训诫,都有不忍之心,然而也知道对方所犯的错误需要惩戒。即使做了老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也常常因此优柔寡断。
很多优秀老师的做法学不来,但是分明觉得这些个老师比自己更狠。这种狠,不是坏人的狠,而是医生果断切除病患身上的病灶的狠。我做不了专职的管理工作,也做不了拿手术刀的医生。
表面的仁慈代替了心中真正的慈悲,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不免更多的困惑。
做了父亲,做了教师,在一些事情上没有洞察秋毫没有果断和决绝不行。这里面有个导向的问题,就像高温炉前进行冶炼制作的工业品,瞬间的犹豫会导致出现更多次品。
面对懵懂的青少年学生,作为教师的任何犹豫都会成为他侥幸逃避错误的机会,因为真正懂得自律或自我教育管理的学生并不多。
时间久了,没有真正和我“亲”的学生,因为我不够“狠”,也缺乏对他们更高的“爱”的境界。
二、学会“狠”,涅槃的必经之路
王老师,是学校里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者,也是一名级部优秀负责人。
王老师的“狠”,我是常常亲眼目睹。看着,看着,就看出自己与王老师的差距。一种境界和胸怀的差距,一丝一毫的差距,就是言行上的大相径庭。
伪冒假劣,可以以假乱真,教师狠不狠,骗不了学生。学生天生有着一种分辨能力,即使他的文化课一团糟,他对教师性情的洞察力也能分辨秋毫。
不问不会的问题,违反规则,这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常犯的错误。我对这种前赴后继的犯错,常常疲于应付,一个及时加分减分算是刚刚能控制局面。
天热了,关心孩子们的王老师,买了冰糕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分享带着一份班集体温馨甜蜜的凉爽。只是没有受到老师加分或者表扬的同学,不在此列。不仅不在此列,而且等全班同学分享这甜蜜清凉的时候,要站在讲台上认真看着。
我为王老师的办法叫绝,以我对那些顽皮的学生的理解,没有哪个顽皮的孩子能够承受这温柔一刀的撕心裂肺的疼痛,所以只有乖乖就范。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平时不愿意问问题的同学,主动大老远的跑到我的办公室去问题。因为问了问题,可以得到加分,就不至于出现前面提到的尴尬局面。
教育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只能学习其精髓发展自身的特色。一种道德觉悟和境界上的,一种是方法技巧上的。两者的完美统一,才是融“爱”于“狠”的教育的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