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8:善待拥有玻璃心的“皮”孩子
(2016-06-08 13:42:0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8:善待拥有玻璃心的“皮”孩子
贯穿课堂活动始终的,就是师生应该明确并始终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呢?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做最好的独一无二的优秀的自救,自己管理教育自己,时刻有着一颗助人为乐的阳光心态。
面对心灵脆弱而顽皮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一、帮缺乏自律的同学找优点
课堂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给这个教室里同学上课的老师,组成了一种共同成长的缘分。
每个人都懂得助人为乐。助人,就是想办法让别人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或者在对方困难时候及时伸出援手。
对于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好的同学,要把他们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千方百计帮他们做点什么。一个人可以有N个缺点不足,但是千万不要有一个缺点就是自卑,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坚定的微笑,并最终挖掘出自己的优点来并发扬广大之。
以前备课时,总是对于各个层面上的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点非常熟悉,以为这样就是备好课了,对于学生是不是积极学习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现在想来,那是无意中逃避了一个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学习的责任。
我觉得现在备课,更要备学生的思想品行,对于思想品行在不同层面上的学生,要有一个合理的划分和适合学生成长的要求标准。对思想品行各个层面上的学生的优点,也要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因势利导。
有意识放大自律能力差的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公开表扬类同学身上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引导方法,这里面的道理如同中医学里的“扶正却邪”。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不能一味地用开刀放疗化疗方法,这样病治好了人也治没了。
一些同学之所以显得冥顽不化,实际上他自身的优点被坏习气破坏掉了,教师的责任就是让他重新建立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系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其自信心,我对全体同学说要帮这样的同学找优点,而且老师带头找优点,已经写成博文发到网上了,就是《教育:让言行阐释成长之美》。
孔子说过一句话:“我未见闻过能自改者。”大人尚且如此,我们作教师的怎么渴望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而自觉主动的改正呢?但是一个真正拥有自信的学生,会自觉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教师的责任,就像“四块糖故事”中的陶行知那样,用表扬和激励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自信和自律。
至于学生能自信自律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宏观调控不能操控过细,这与教师自身的修养有关。当教师自己做得足够好的同时,学生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便是教师真正的自信自律助人。
二、善待拥有玻璃心的“皮”孩子
说是拥有玻璃心的皮孩子,就是现在难以管教的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对于老师的开导常常是“一言不进”,而面对老师的批评却能迅速反弹或者自暴自弃。
说“皮”,是指像皮球一样善于反弹,或者无动于衷。说其有玻璃心,是心灵经受不住打击,往往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会触到他的痛处。
对于这样的学生,与他们对立如同攻击自己,后果无异于自我伤害。只能用太极拳的站粘连随,让这样的学生觉得自己与老师同呼吸同命运,让他们在不自觉中“亲其师信其道”。
根据三十多年的经验,我觉得这些孩子,是上天派来帮助自己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应该是自己的助手而不是“敌人”。他们像工作中身心疲惫的自己一样可怜。要善待自己的身心,更要善待这些无辜的孩子。即使他们成不了自己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也应该是自己生命中同样值得尊重的人。
有时觉得帮助他们,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过后细想,自己得到的自身素养提升的回报,比能够给予他们的要多得多。
我的很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完善,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的。如果说我的成长,依靠的是经典文化和周围同事朋友的帮助,那么除此之外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他们了。他们让我懂得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付出和无疆大爱,同时也让我明白一丝一毫的言语表情和行为都是要为自己负责任的。
是他们激励我,走上了教育教学研究之路永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