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7:让课堂因有问题和想法而活跃
(2016-06-07 17:50:3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7:让教学因有问题和想法而活跃
一、复习处困境,苏氏“建议”给启迪
面对复习,疲惫不堪。新授课时,有些学生就没有学好,复习课怎么组织教学。不管这些学生,不仅于心不忍,而且这些学生的不安分也会影响复习的氛围。
如何解决这种两难的境界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段话给了我启示:“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这些学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没有走上对学习问题研究关注的道路上来。一般自己上课的时候,就是让学生一个劲听,接下来就是不管懂不懂就写些相关的作业。一开始是比着抄,时间久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自然就消失了。
这一节课是测试讲评课,以前就是让学生抄抄答案,写些试卷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是没有记牢固还是不理解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写出来上交老师批阅,老师根据这些内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解决),写下下次学习目标。效果也不错,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还是不够好。
初一下学期的学生,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让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好胜心融入课堂教学岂不更好。我也是个爱动脑子的,就和学生在课堂上PK一下,岂不是调动了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那些贪玩的小男生,可是充满了奇思妙想的。
我上课时,这样动员:“希望同学们提出问题,不怕把老师难倒,你提问问题既是尊重老师也是尊重自己。老师要给你加奖励分,如果不提问题在那里随便说话就是不尊重自己也是不尊重老师。希望同学们勤学牢记善于提问。”
二、非洲海岸线怎么是平直呢
“老师,为什么说非洲海岸线平直?这里明明有个大弯。”学习成绩一直是前几名的王瑞琪同学,指着非洲轮廓图这样说。
我说:“问得好,给你加分!”
“同学们,说非洲海岸线平直,是与其他大洲相比较而言的。大家可以看看《地理图册》上其他大洲的轮廓,看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也调动了我的备课储备。
过了一会,身边的赵鑫城同学又举手了,说:“老师,我看南美洲海岸线比非洲平直。”而且比画给我看,指出非洲地中海沿岸不平直的部分。
我找出来南美洲两处海岸线曲折的部分,让他比较谁的更加平直一些,这样我又表扬了赵鑫城同学一次,而且给所有同学也讲了这个问题以及分析过程。
三、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运往那些地区
“老师,郭富源同学一个地方被多扣分了。中东的石油主要运往北美洲,但是被判错了。”我看着赵鑫城同学拿着的郭富源同学的卷子。老师确实错判了,但是答案却让人模糊,关键要让同学们学会做这类问题的方法。
我让同学们打开课本43页,看着中东石油运输路线图,让学生回答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哪里?
同学们竟然面面相觑,看来对于这类题没有掌握好。我指着石油运输路线图,坚持让同学们学会这种分析表述方法。最后同学们终于看图说出中东石油运往的主要地区:“欧洲西部、东亚和北美洲”
“欧洲东部国家,一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有同学这样说。因为符合进口原料燃料就近的原则,我觉得分析得很有道理。
说到东亚哪个国家时,学生便回答“中国日本”。我说:“一定把日本放在前边”。
接着我介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不爱写作业的张金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为什么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我说:“张金迪问得好,给他加一分。”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这样的地理学习就像玩一样。
“因为中国还从俄罗斯运输石油,而日本不行。”我这样“权威”的解释道。
“为什么日本不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赵鑫城同学接着站起来提问。
“大家看,中国和俄罗斯大陆相连,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直接完成石油资源交易。日本则与俄罗斯隔着日本海,运输条件不成熟。”我侃侃而谈。
“刚才同学们提出来的,日本已经想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了,就是日本中国俄罗斯共同投入巨资修筑一条地下输油管道从俄罗斯石油产区一直往东,再分成两个支管道,一个往中国,一个穿过日本海海底到达日本。可是工程宏大,至今难以实现。”我又是一番论述。
四、俄罗斯的铁路运输又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