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5:知识文化储备和心态更重要
(2016-06-05 15:55:5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5:知识文化储备和心态更重要
每个老师和家长乃至学生都知道,一个班四十几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区别,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但是在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还是大相径庭。
看到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后,没有相应的进步,感到非常揪心。我不是担心孩子的成绩低下,而是担心孩子会不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
一个学习者,不管是在顺境逆境都能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从学习生活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一种自律和进取的心态,以一种乐于助人的状态健康快乐成长着。
一、 自身经历,让我警醒
我曾经有过一段学太极拳的经历,别人跟老师学习一遍两遍就可以掌握的动作,我要学习七遍才刚刚似懂非懂。看到拳友们那么善于学习,比比我的拙笨,我似乎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
一种强烈的自责,在一段时间冲击着我的内心,让我痛苦不堪。放弃吧,我几乎没有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不放弃吧,我让老师付出太多就是占用大伙的教学资源,是不是一种不自量力和不自觉。以前,我就有一种成见,音体美都需要天赋的。
记得我上师范时,曾经积极报名参加声乐兴趣小组,声乐老师让我演示拉二胡,然后告诉我不适合练习声乐。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并不适合我学习。念师范时,都是住校的,每天晚上晚自习后我都到学校的荷池边听声乐老师拉小提琴。听着听着,我沉浸在一个优美的声乐世界中。
我悄悄的听悄悄的欣赏,我知道自己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而是台下默默无闻的观众。而且学太极拳期间,我也亲眼目睹了许多感兴趣学不了一招半式或者三天五天而放弃的人们。
准确的说,所有学太极拳的人中,我的身体运动基础是最差的。体育活动中,除了对于乒乓球运动我还比较自信外,对于其他的运动项目我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当时我唯一的自信,就是对于太极拳拳理拳法理解中,所有的拳友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却是觉得有点豁然开朗,那个时候我在非常痴迷的背诵《道德经》全文,两者之间肯定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孙承博老师对于我的笨拙全然不以为意,对于我的匪夷所思的感悟却是挺感兴趣,也常常讲些太极拳师的故事激励我。扬长避短,在太极拳运动习练中我得到了很好发挥。
在我的课堂上,我不是太看重学生的成绩,更看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成长状态——正直阳光自律助人,更是应该放到第一位的。
二、 真的教育,终身受益
我在跟随孙承博老师学习太极拳的四五年的时间中,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太极拳的招式和他对于每个招式的解读和应用,而是包含在这种相互交流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帮助人自身成长的传统文化或者说是精神信仰。
记得我们与孙老师闲聊的时候,我与一个当教师的同事,几乎不约而同的称赞孙老师更像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心底里有个声音常常提醒我,自己这个当老师的已经变质,变成了一个传授考试知识和技能的机器。
不说孙老师的武术造诣,单单他六七年时间坚持在昆仑广场义务教授太极拳已经非常难得。六七年的时间,具体来说就是近两千个夜晚,除了其中一年孙老师父亲病重每天都要感到去医院伺候外,每个晚上都要带着拳友们打拳或者交流近两个小时。近四千个小时,持之以恒的做教授太极拳的事情,与几十位跟他学拳的徒弟处得像亲朋好友一样亲切。
跟孙老师学拳的人中,有十几岁的在校学生,有七十多岁的退休者,各行业的人都有。在昆仑跟孙老师学拳的人中,仅仅是当教师的就有八位。从这个角度讲,孙老师是“老师的老师”也很恰当。
在这个商品经济意识充斥每个角落的今天,像孙老师这样的民间拳师并不多见。几年以后,我们的师兄占老师被评为淄博市青年十大志愿者不足为怪。占老师,数年如一日参与淄博市献血志愿者周末活动,个人鲜血达一万多毫升。占老师,更是将孙老师对于武术的挚爱坚持并以自己的努力不断弘扬这一传统文化,已经顺利通过武术五段晋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