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3:复习季,忙碌中的反思和美好

(2016-05-28 11:07:3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43:复习季,忙碌中的反思和美好

悄然进入每个学期的复习季,这是收获也是播种的季节,具有园丁性质工作的教师们显得格外的忙碌。

忙碌中,我有些被动和感触。收获刹那间的美好和反思,让复习季不再只是忙碌和难堪。

一、煨剩饭,也OUT

依靠《地理填充图册》复习,成为南柯一梦。

也许是眼睛不太好使,也许是为了不至于让自己和学生陷入题海。我原来的复习方案,就是用《地理填充图册》做复习教材。

省下了统一答案,学生背背已经知道的答案即可。我也知道,这样的不足,就是学生的知识面窄能力提升也挺难保证。

记得有老师说过:“同学们,一听(看)就会,过后就忘。”

我就抽查,实际上学生就专门分析老师抽查那些问题,单单重点背诵这些问题,让复习还是落入一个偏颇的胡同。另外,《填充图册》,有些问题,只是拓展思维用的,不是用来复习巩固的。

当我看到王老师提交给我的图文并茂的地理题时,我还是果断的放弃了我的复习方案。

王老师复习方案中,每部分内容一张A4卷子,学生做一遍,统一答案后,再在空白卷上做一遍。

王老师还有一个更绝的,就是对了的得满分,每错一个扣除4分。这样每节课的复习,学生都可以为自己的财富值的提升忙碌着。

二、动一动,“高参”相助

    怎么落实呢?我还是要问自己的“高参们”。

新授课、复习课讲什么,怎么讲,我征求他们意见;布置什么课堂作业,课下作业,我征求他们意见;学生违规,怎么处理,他们给我提供意见建议。

有了这个新的复习思路,当然要让他们知道,而且要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一天一张。”桐桐和绮绮都这样说。我心里有些忐忑,但是我更相信同学们。就像过马路时,我多数情况下更相信妻子的感觉,我只要读懂她牵着我的手给我的信息就行了。

平时的素质检测也是如此,我告诉课代表,这节课我们检测。

“拉开桌子,这节地理考试。”桐桐扯一嗓子,同学们动起来,不久教室变变成检测模式。

一天一张,订正检查不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照样是空中楼阁。

就拿就拿最难部分《极地地区》一部分内容而言,课堂上的情况,让我感到后怕。以为就那么点内容,学生用二三十分钟就可以搞定。

事实情况是:

1、家庭作业,做了《极地地区》作业。

2、课代表收缴上来,教师批阅后,让学生改正了。

3、教师在课堂上统一答案,让学生背。看到学习占前五名的一位同学,还在你来非常用功的背了十几分钟,我觉得自己的估计与学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4、真正课堂默写的时候,四十个人中,也只有五六个人全对,其他同学也是看了答案后订正的。

5、小宇、小志、小蒙、小钺是让我感到欣慰的,进步大,这种复习方法适合他们。小林和小成,也有进步,一者是写了些,再者是多记住了些。小迪和小前,则是继续他们的“二人欢乐世界”,让我在这个越来越热的夏天感到一丝寒意。

    我想把加减分的奖惩措施纳入其中,是不是有更好的效果呢?

三、努力付出的我,也不尽人意

其实状况不理想的,不仅是孩子们,我已经有三四处做的有问题。

我也是陪着同学们做这些复习题,而且都赶在学生前面。有些问题,是书上的,自己当然没有问题。有些问题,我拿不准也要上网查找。况且当教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很可能会问的。

有些问题,在备课组群里求助了。即使这样,上课的时候,自己的答案有些残缺。

好在我有言在先,有谁发现老师错误表扬加分;有谁给同学讲老师不会的问题,也是表扬加分。几个我不会的问题,在同学们面前迎刃而解。还有小成同学,一直盯着我的书写。

如巴适是天然香蕉的故乡,就是小城帮我订正的;乞力马扎罗山东侧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是小源、小浩等三四个同学帮我订正的;小成总在提醒我的书写,让我明白初一学生面前是不可以写连笔字或者行楷的,因为学生根本不知道你写的是什么;还有北极圈以北,掉下了后面两个字。

自己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东非高原”,写成了“热带草原”等等,当同学们指出来的时候,第一遍我认真改正,并表扬了那个同学——我并没有在试卷上改过答案来——后来又有同学提出这个问题,我就变得不耐烦了不仅没有表扬人家而且一顿臭批,同学们还为我打掩护,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了。

四、布置作业,同学做主

放学路上,我看到坐在父亲电动车后座上的宁宁。我是从后面看的,一侧是车流不息的公路,旁边是来往的行人。

把从身后,就认出了宁宁。是他,在课堂上复制了我的思路,代替我做复习课的重点讲述并提问,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和发挥。我在下面和同学一起听课,叹为观止,觉得小孩子不简单。

我觉得他对课本中的知识结构的掌握比较有水平,对同学的学习掌握情况比我熟悉。因为他们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到的,比老师更多。

还有就是桐桐,成绩不是很理想,就中上游吧。但是他对于课代表这个工作,干得却是很出色,几乎没有人能代替。

桐桐问我周末的作业布置,我干脆让他与宁宁一起,你们两个商量着决定吧。你们确定的,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就发三张作业吧,要不就做不完了。”桐桐说。

“你觉得呢?能不能做完?”我朝宁宁问。

“行!”宁宁使劲点点头。

一个重大的决定,就这样形成了。另外一个班,也参照这种模式。

我提出买好的菜和豆腐,背着挎包从宁宁身后走过去。没有招呼宁宁,宁宁在专心等父亲。宁宁是个学霸级的学生,我不愿轻易打扰他的世界。

我陷入一中深思,宁宁只是一个小孩子,我这个比他父亲还要年长且高大的,却一定要请教他们(包括桐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