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069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94:文化的自信与创新:植根传统,吐故纳新

(2016-04-10 21:06:5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94:文化的自信与创新:植根传统,吐故纳新

纵观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生产劳动,那一项的完善提升和创新都离不开一种文化的自信和创新。

今天的中国,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发展,单纯的靠复制粘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齐白石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管是照搬传统还是照搬西方乃至外地的先进经验,都已经有些过时了,或者说是没有生机活力的。

这个时候,需要每个个体或者团队,都需要一种自信和创新。自信,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在弘扬以前精髓的基础上的新发展和提升;创新不是对于以前内容形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提升和具有深度的挖掘乃至具有广度的推广。

一、文化实力的竞争早已开始

当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时,那个时候模仿就是一种创新,因为这片土地上已经离创新非常遥远了。

再优秀的模仿,也是二流的。

要拥有在世界上得到认可的产品,就要有一群拥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创造者。这种创造能力,需要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就像中国的乒乓球一样,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才会有奥运会上的精彩展示。

“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可以弗畔矣!”,中国文化圣人孔子是没有文化偏见的,博学于文应该可以包含一切优秀文化;约之于礼又是什么呢?孔子没有那么迂腐,当然是指一切有益的行为规范。弗畔,是指什么呢?当然是对于道的不离不弃。

像西方文明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西方行之有效的规范。这些规范,不能照搬照抄,不然就会水土不服。

孔子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大师,也可以说是文化制度规范大师,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一切规范建立在仁德基础之上,能简不繁。“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上比。”

今天,我们面临的“义与上比”,就是不管要在生活和生产中创造出一种有益自己利益他人乃至全世界人的产品。

有人说自己过好自己就行了,世界上这是一种自私和自欺欺人。当我们用着全世界上他人创造的信息技术、交通工具和高科技产品的时候,我们再说不用为他人着想,就如同被自己溺爱的孩子有什么两样。

没有感恩之心,没有担当道义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自己不仅是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没有完成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教育过程。

不管是佛学文化,还是基督文化,都有一种原罪论。这种原罪论,我们可以看成是人类缺乏感恩之心和道义担当的另类说法。这两种文化,都是用一种形象生动的讲故事和阐述道理叙述方式方法的途径,让人类展开自我反省,真正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当四五百年以前,整个世界以农业文明为主导的时候,中国曾经多次引领和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从唐代万国来朝的盛况,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国无愧于一个举世瞩目的帝国。

契约文化,作为基督文化有别于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工业文明到来之际,的确让西方世界从中受益。不是说契约文明是那样完美和无可挑剔,而是在矿产业制作业和第三产业时代,这种文化特征更容易让这种文化背景引导下的个人和团队得以迅速发展。

西方文明并非没有一体化或者模糊文化特征,而是在工业文明的浪淘沙中得到清洗。中国文化中,不是没有契约文化,诚信就是传统文化中契约文化的主要践行合约。但是他的笼统,责任目标的不够明确,都使得它在落实中被亵渎。

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东西方文明都应坚守本民族的自信,同时对于异域文明拥有足够的尊重——东方人应该像喜欢西方创造的物质文明一样喜欢并将契约文化成功嫁接到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如同人们将桂花成功嫁接到油梗上一样。

桂花如同我们享受其中的西方物质文明,西方精神文明中契约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也完全可以在我们本土文化的油梗上茁壮成长。

二、有益的尝试做了最好的证明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发动学生写日志,坚持道德长跑,制定班规等,就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契约文化的有机融合。坚持写日志,就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最好践行;制定班规,就是西方契约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魏书生老师,在担任盘锦市教育局长期间,坚持不搞统考,不搞成绩排名,就是让学校和教师有更大的教育管理自主权,让学校和教师把精力用在完善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上。

这种细节和环节的完善,需要靠合作者对契约精神的尊重和坚守,需要合作者自我反省和提升能力的不断重建。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因为爱情有幸福》,其中涉及人们敏感的婆媳矛盾,最后是婆媳在一次次矛盾痛苦中协商定好了《婆媳协议》,其中包括相互尊重欣赏和帮助对方,这样婆媳之间恢复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当然这中间,与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尊老爱幼并不矛盾。

中国曾经有个著名的班主任叫万炜写了《班主任兵法》系列,这是万老师在苦口婆心失败后的创新。这种兵法,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仁德的智慧,更是融入了团队管理的智慧。这种智慧中,有对于天时地利人和全方面的考究,有法度和策略的制定,这些都是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契约。

大家都知道有个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在吴王夫差面前以妃嫔为队伍进行训练的例子,现实约法三章,进一步进行教育引导,之后依据军法进行奖惩,号令严明令行禁止。这些小道,都以仁德为基础,所以得以推行。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没有契约精神。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高级经济师的管仲,既是中国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契约制度文化的鼻祖,正是由于他的努力让齐国称为春秋五霸之首。捧读有关管仲的相关契约的制定,现代中外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也只是步其后尘。

管仲的优秀的管理制度,随着管仲的去世也随之消失。不是制度不好,而是有效执行这种制度的人才不存在了。孔子评价管仲是很高的,称赞管仲是一位仁人。像如管仲这样,本身具备仁者素质,又精通契约文化的制定和践行之道全世界上也是太缺少了。

任何的故步自封和崇洋媚外,都是不足取的,只有拥有文化的自信和创新精神,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丈夫。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正的创新发展的动力,就在每个人自性中,只有去除了贪嗔痴慢分别执着妄想,就会发现如如不动真空妙有的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