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63:学生不在状态怎么办
(2016-03-17 17:14:1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63:学生不在状态怎么办
首先分析导致学生不在状态的不同因素,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对策,就是一名教师所要练就的基本功。
一、家庭环境因素影响。
中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或者父母工作忙,早出晚归,对于孩子疏于管教,这个时候孩子心理发生变化,或者收不良习气影响,学习懒散心不在焉。
这种情况下,除了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信自律助人以外,有必要的话与家长相互沟通,形成合力。
再有就是父母离异,或者父母让爷爷奶奶带着,这个时候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和老师同学的关心,增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由此可以看出,出现了问题,教师首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体验到关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并觉得为这个集体自我管理教育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学校班集体这个团队,永远不会代替家庭的作用,但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文化引领和相互促进作用。教育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我们就要学会静待花开。
老师要学会做挡风遮雨的伞,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成为别人遮风挡雨的伞。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会永远一帆风顺,都希望在关键的时刻得到一句话的鼓励,一个表情的支持,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助。所有的一点点一滴滴汇聚起来,就是一种感动人激励人向上的正能量。
二、因为基础不好,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有限。
这是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能够集中精力听讲,这样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未来不可限量。
这种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懂得团队合作,懂得如何调整自我。这样的同学,应该赢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
他们也有随便说话和走神的情况,应该和那些学习优良的学生一样对待。
教学活动的宗旨,就是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不让一个学生因为文化学习较弱而感到自卑,只能让懒惰和懈怠的人感到羞愧。
文化课相对较弱,照样可以做教学活动中的“秘书长”,因为活动本身是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全方位的,如组织管理和相互关系的协调辅助工作的开展,让热心的同学都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即使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安静的配合就是一种对集体活动的最大支持。
我们活动本身,不是去与比人争输赢,更是要在活动中学会去除自己的贪嗔痴满分别执着妄想。
现在时兴对学生进行ABCD评价机制,这个要落实。不要仅仅计较太细微处,但是大的原则性的问题要摆正。太过模糊就没有了规矩,太过细腻也是苛责。
时刻想到自己创造的环境,自己的言语体态容貌和组织的一切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身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三、有些同学,对课程或者老师存在一种天然抵触情绪,就像有些同学对于课程和老师存在天然的好感一样。
教师要耐心找出原因,自己能改正的当然最好。这个时候,教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是最好的办法。没有哪个学生愿意与老师对着干,他一定有自己的不得已和苦衷。
不把这些孩子看成异己,而是看成需要自己帮忙而暂且帮不上忙的同学。
如果仅靠自己的努力不够,就请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老师出出主意。这样的学生,肯定在其他课上也有类似的表现。群策群力,总比一个人想办法更好。
对于这种学生,最好的策略是尊重。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欣赏他的行为习惯,但是尊重他的人格,相信他是尊重老师热爱班集体的。
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在自己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时候,都保持一种好的心态和适当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比学习文化知识更加重要。
这种能力,关系到如何与老师父母和同学以及周围人相处。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四、当相互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冲突时。
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个人与集体之间发生冲突时,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多沟通,达成协议,向有利于自身成长和班集体教学活动方向发展。
或者找比较好的同学,多交流打开心结重新调整自我。
或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课堂学习目标,努力后教师同学即是表扬肯定,激发自身潜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对于暂时或者长期放弃本课程学习,师生要慎重对待。教师要讲明利害,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
记得一个学生曾经在地理课上怎么也学不进去,知道不是学生愿意这样做,而是心中有个“捣蛋鬼”让他无法平静下来。这个时候,老师与学生要站在一起,让他增强信心和勇气,慢慢学会自我调整。打开心结,学生就会主动与老师交流。
当师生开始齐心协力的时候,任何的“捣蛋鬼”都会退避三舍。与学生较真朋友,就是做教师的拿出真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只要坚定信心不动摇,一定会赢得学生的配合。
要改变学生,首先教师要学会改善提升自己。“先之劳之,无倦”,教师的榜样的作用,会慢慢影响到学生。
学会淡泊明志,学会坚守,是教师必须做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