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3:“叙事者”群:百川汇海,众志成城(修改篇)
(2016-02-25 22:15:4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33:“叙事者”群:百川汇海,众志成城(修改篇)
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当岁月的碾轮压碎了曾经的梦想,一个新的梦想就破壳而出了。
梦,就像是跑接力的人手中紧握着的接力棒,只有把它攥在手心的那一刻,自己才会更加全力以赴的向前奔跑冲刺!叙事者群,就是这样的接力棒。这接力棒中,有充满希望的光,有温暖人心的火,有无边的智慧,有无尽的道义和担当。
一、梦寐以求的所在
到了知天命之年,对于任何挑战都不感兴趣,对王维审老师的坚持写叙事教育却是例外。
我参加叙事者,不是我擅长叙事,而是想提高自己叙事教育的能力。我拥有上百万字的读书札记和教育随笔,但是我不满意自己的文字,我不知道自己毛病出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比较系统的阅读了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卢梭、孔子、魏书生、李镇西等人的教育专著,同时阅读的了西方三大人文名著《十日谈》《莎士比亚全集》《唐吉可德》,涉猎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复活》等文学作品,诵读了佛道儒等经典作品。生活中,处处有生动的教育诗,时时有触及心灵的人和事。
自己想把它写下来,能力不足:有文字表述方面的,有文化构建方面的,有自信心方面的,有思维短板方面的,有个性中局限而不自知或者不能克服的所在。明明觉得唾手可得,一切都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是,我觉得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我常常向身边的同事谈及此事,他们也觉得有道理,但是不敢去想更谈不上做。
我渴望这样一个写作的群体,茫茫人海却没有这样一个所在。我徜徉在蒲翁故里留仙湖畔,伫立蒲翁年轻时创建的郢中诗社碑前,深有感触:几百年前,蒲翁与三五友人结成诗社,今天仅我所在的区县就有数千名教师,却没有一个撰写教育随笔的常态性组织。
王维审老师倡导建立的”叙事者“群体,成了我梦寐以求的所在。
二、”叙事者“榜样的人格魅力
让我坚定信心加入“叙事者”群的,还有那一段视频——“师说:琅琊风云榜之王维审”。
王维审老师自曝“草根”,让我为他那份草根的顽强感动。同样是草根的我,为什么就没有王老师的那种温暖生养自己土地的花开绚烂。因为没有能读过,我曾经无数次想象马卡连柯笔下的《教育诗》的模样。我突然非常肯定的认为,擅长写叙事教育的王维审老师,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马卡连柯“。
我把“自信自律助人”作为作为自己和学生的座右铭,就应该和王维审这样的老师在一起,勇敢的“摸爬滚打”,让自己也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三、坚持中,是无尽的感念
妻子见我如此,也不忘予以关怀,几乎每天都要过问一下:“今天的任务完成了?”
“粘到”网上,看老师们精彩的“叙事”:或对于某问题的关注,或对于某细节的阐发,或让人感受心中的那份光明与火,或呈现优雅的境界和力度……
经历了搜肠刮肚文思枯竭之后,群里老师的提醒:“看看别人的评论,或许有新的思路。”
——果然,一切穷竭的根源在于把写作当成了最终目的,忘记了写作的初衷。朋友的评论,就像一面镜子,让自己不忘初心!
四、百川汇海,众志成城
我把最后的真诚,熔铸成一粒无坚不摧威力无比的子弹射向自己的自私懦弱和无知。身上拥有了,真正的叙事者的热力、真诚和智慧。
我渴望一缕春风,却获得了整个春天。
这里的人们,不仅知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新中国之泱泱大中华,更知世界风云变化和千千万万园丁耕耘之甘苦。
为了不故步自封辛苦麻木,为了不伤人害己辛苦恣睢,为不学东学西莫衷一是辛苦辗转。王维审老师与三五好友斟酌筹划,发倡议定规矩,当地琅琊才子云起影从,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志同道合者也风闻来会。
天天以文章上传,时时用评议砥砺。集思广益出思路,披肝沥胆见担当。既见百川归海,又睹众志成城。
梦中半醒,寒假已过。此中人云:可足为外人道也。有报刊编辑入群,有老师文章见报。紧锣密鼓上班族,叙事踏上常态路,我们是一群令人羡慕和崇敬的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