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9:子张成长启示录
(2016-02-22 16:30:1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29:子张成长启示录
——老教师的智慧
师,是子张的名。全名颛孙师,字子张。
自身条件家庭基础都不看好的一个年轻人,在孔子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子张儒”的创立者,他是孔门弟子中设馆收徒拥有弟子最多的一位。
一、因势利导
也许家庭教育不是很好,性格偏激的子张除了说话比较随便以外,行为也不够慎重。
孔子了解了子张的这些情况之后,就主动找子张谈话。
“不要有顾虑,你就说说自己的理想吧。”孔子的话语,温和更平易近人。
“我学干禄!”子张非常直爽。
“好啊,小伙子。追求富贵,是人的本能。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得到是另一回事。我们一块想一想,怎样让富贵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孔子想到了自己一生的追求,想到了自己众多弟子的理想,更想到了子张的实际情况。
就目前子张的情况,言语随便行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仅仕途难寻,而且出错遇险,让自己后悔的种种状况,随时都可能发生!
子张不是生活在大集体中吗?就让他多听多看,学会分清是非预见危险,从而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
“见微知著”,是孔子的最拿手的功夫。有这样的老师指导,自然事半功倍。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出自《论语》)
那夜,子张辗转反侧难入眠。想想以前的种种南辕北辙,身上不禁冒出一阵阵冷汗。现在好了,他要把自己说话做事随便的毛病一点点改掉!
那夜,子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民众的拥戴和官府的奖赏。
二、榜样的力量
我们今天提倡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孔子也是如此,不用说他从尧舜禹身上汲取力量,一句“吾不复梦周公”道出了他与周公的心神交接。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论语》中的这段话,更看出了他在学习古圣先贤的过程中,不拘泥出神入化的优秀品质。
孔子也把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传给了他的弟子们。
“善人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子张学习古圣先贤,也走入了一个从模仿到出神入化的过程。
在模仿中,可能有些过份,所以就受到了荀子"禹行而舜趋"的议论。
我们也可以看出,偏激的子张努力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来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
榜样威力无穷,是子张实现人生飞跃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善与人交无止境
人与人交流的智慧,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孔子文化的精髓之一。这方面,他只称赞过一代名相晏平仲:“晏子,善与人交,久,人恒敬之。”(《论语》)
维护国家尊严。见《晏子使楚》。
维护自身尊严。见《晏子不死君难》。
维护民众利益。见《晏子谏景公》。
可见,晏子在国家民众自身利益受到强力危害的时候,善于与人交往力挽狂澜,成就于千钧一发。
这很有点“特种兵”的味道。
孔子对于有潜质的弟子的要求,就像训练特种兵的教官一样苛刻!
下面一件小事,可见一斑。
《论语·子张篇》,给我们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批评闻名遐迩的荣列十大弟子的师兄子夏,肯定不是子张的本意,但是却不能不让人有些别的想法。
子贡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老师你不是说不能背后议论人的缺点吗?我就和你当面探讨谁对谁错,于是有了与孔子如下的对话: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也正是这样的严师,成就了子张。
“士见危授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成了子张的肺腑之言,执道弘德的路上,又多了一员干将。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子张之儒”排在首位。
子张在孔子文化熏修下,完成了“化蛹成蝶”的生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