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地理,在学习中懂人生
(2016-01-12 09:32:0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在生活中学地理,在学习中懂人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们的地理学习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学会生存和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今天的学习生活入手。
一、知识不是应付考试的,而是从中明了一种人生信念。比如我们识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就是在拥有知识技能同时变得更加谦虚的过程。
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每个人的修行也是如此,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人生也是如此。
明了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懂得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增强科教兴国的信念。这种科学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生存和发展理念。
社会经济要发展,人类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这种理念要树立,我们要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行动。
二、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看图用图识记分析和灵活应用中,需要细心观察认真对比分析整理信息资料绘制相关图表等等。这个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习惯。
在图上画一条线,在上面画一个箭头,在上面判断一个方向和相对位置,不仅需要知识的识记更需要相应的技能参与。
让学生小组互助,形成团队精神,培养互助意识,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参与竞争。
让学生站在讲台上,给自己的同伴讲一讲,感受到知识技能沉甸甸的分量。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中,相互尊重的态度,合适的言行和表情,让同学们感受到共同提高中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通过学习,让学生关注更加辽阔的宇宙人生,拓展心胸。比如生活中,结合日期,让同学们分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感受到宇宙的苍茫和浩大,关注其中规律的状况。
通过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学生树立一种谦卑的襟怀,始终拥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始终坚持做自己的主人。
学习上的坎坷挫折,如同风向变化云起云落,人生的融入犹如沧海桑田,当我们看透一切的同时,涌起一种报效家乡和祖国的热情,珍惜自己的拥有,以千方百计的努力,去回报生养我们的土地,让我们的人生书写最灿烂的辉煌。
四、学习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人种宗教,让同学们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昌盛的世界。
让同学们,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感受各种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吃穿住行中,在古典的特色建筑中,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习俗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的博大,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襟怀,刻苦读书,增长自己的才干,学会用不同的人打交道。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有多大,他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拓展同学们的人生舞台。
如果同学们足够细心,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用心灵的镜头对准生活中的真善美,就会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向上向善的阳光心态中。盯着别人的优点,自己天天在进步,只关注别人的缺点,自己就会不知不觉中堕弱。
五、了解人类的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明白熏修的重要。看似不起眼的外部条件,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了解聚落中的种种,发现人类与大自然那看似非常遥远而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人类在改变大自然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是大自然之子,是大自然面前永远渺小的孩子。
了解大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放空自己的偏执偏见,才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关注到大自然之美和人类成长进步之美。
孔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很多同学不愿意记地理知识和规律,就是不知道里面的人生道理。这些知识和规律中,包含着宇宙人生的真理,让我们从中学会感悟,学会做人做事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课堂应该是学生成长的舞台,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真理的过程。“地”者,坤德之载体也。古人云:厚德载物。自古以来,人类就把大地作为自己道德修养的榜样。《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传》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理是讲有关天地以及天地之间知识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然观,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挖掘这种教育内涵,地理教学师生乐在其中,艰难困苦也在其中。让我们携手并肩,在关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学习中提升我们的生活和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