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与人文精神、信仰

(2015-12-12 14:20:57)

阅读与人文精神、信仰

有人说过,我们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我们阅读有思想品味的书籍,就是站在伟人的肩上。

我想对于青少年而言,读书前首先要知道该怎样做人。有经验的老师,首先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学问或者是学习知识文化技能。

现在的图书浩如烟海,不用说把这些书读尽,就是能静下心来看好一本书就不错了。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总是在看书。实际上,我们有时看的是一些休闲的书,有时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阅读,有意义但是未必抓住了根本。

笔者最近十来年,都是在诵读经典,阅读的速度很慢,一本书要读上几年,十年,乃至要继续读下去。如同钻木取火,如同熏陶浸润,如同消化吸收,如同开荒耕耘播种收获。

现在什么事情都讲究高效,好像一下子人们都知道自己时间的金贵一般。实际上,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者,真正让自己自由支配的读书时间并不多。以前是有大把的时间,没有机会和条件读书。现在读书的机会和条件有了,人们却不喜欢读书了。

读书是一件投入很多时间精力而产出和回报很少的事情,没有见过那些倾心读书的人有了怎样的发达。就拿自己来说吧,自己几乎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情对待阅读的。十年过去了,没有太大的外在的变化。除了岁月非常公正的让自己变得苍老了之外,几乎看不出什么别的变化。但是我觉得变了,变了的是别人看不到的自己的内心世界。

诵读那些经典要付出的努力,也许人类的优秀文化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传承者。也许这些经典的诞生,就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当我真的想融入这些经典时候,我就不是坐在书房里念念上面的文字而已,因为那样的话我不会找到什么感觉的,这种阅读无异隔靴搔痒。

在陪伴生病亲人的床头,在摩肩接踵的集市上,在各色人群集的汽车站上,在与亲朋好友嘘寒问暖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在上下班走着的路上,在乘坐的公共汽车上,在熙熙攘攘穿行的人流中。经典就这样陪伴着我,说他高贵,是因为他时刻都超拔着我的精神信仰;说他普通,是因为不管我失魂落魄还是穷困潦倒,他对我都不离不弃,始终与我相伴,亲人朋友也没有他那样如影随形。

我没有怨天尤人的意思,实际上,每个生命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除非在经典中找到可以让心灵真正感到慰藉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与人的精神信仰的浴火重生至关重要。

我很少与人交流,当然我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与学生交流很多有关的东西。亲人们常常担心我变得抑郁了,不仅如此我自己也曾经常常会有这种担心。我的祖辈中,就有抑郁了的先例。诵读了经典后,我知道经典中有一种驱除身心中污垢的文化。如同电脑中的杀毒软件,他会及时帮我清除身心中的病毒。所以亲近经典,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这种自信和强大同时也是谦卑的。因为我知道经典,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想让所有的人们共享这种拥有经典的快乐。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想更多的承担起琐碎的一切,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和同事学子们真正地亲近经典。因为经典的学习,需要一个慢慢的浸润的过程。年轻人和太多数的人们,更加喜欢快餐读物,常常把真正的经典给忽略了。

本来是读书的问题,却扯到了做人方面上。其实透过读书,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状态。有人说犹太人俄罗斯和其他欧洲一些国家的人们读书量是我们的好几倍,我不知道这里面真正的内涵和可以说明的问题,但是我确实觉得我们有太多浮躁,浮躁得几乎连静下心来读本书都做不到。

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做人方面出了问题。当我们想到阅读的时候,一定更要关注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每时每刻自己的精神和信仰是不是处于一种相对高尚的状态。如果不是,我们除了反躬自省还能做什么呢?那么能够帮助我们做这种自我反省的,除了优秀经典,还会有别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