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峰皈依记

(2015-11-01 18:06:37)
标签:

佛学

教育

文化

健康

分类: 佛学

  圣峰皈依记

 

 我于昨天在博山正觉寺皈依,成为一名佛陀文化的传人,皈依在仁炟法师麾下。老师是仁字辈,我们有幸得辈分字为“圣”。因为我的姓名中最后一个字为峰,故老师仁炟法师赐法名圣峰。这一天,是农历的九月十九日,公历2015年十月三十一日。我感觉是个非常神圣的日子,因为一种文化的血脉深深的浸润于的骨质。特写下这些文字,作为纪念。

 这种愿望开始于三年以前,达成于昨天。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同事,可能有很多不解。但是我却是志向坚定的,一种心灵的呼唤,一种冥冥中的力量在指引着我。我写下这些文字,更多的是完成一次心灵深处的对话。

 选中仁炟法师,当是在没有认识他以前,是他建设正觉寺的宏愿和叩拜安徽九华山的壮举,让我深深的感动了。现在正觉寺已经成为淄博地区最大的一处丛林,但是让我动心的是行走在风霜雪雨途中叩拜不已的年逾古稀的老法师。在正觉寺整体开光的当天,我拍摄下的是老法师用过的三轮车、他穿戴过的护膝和僧衣,这上面有缝缝补补的痕迹,更有历经磨难的信息。

 现前辉煌的寺庙,却让我有些迷茫,而施工初期的老法师的工棚——他的写字楼,却让我永远难忘。这个工棚,犹如达摩祖师面壁的石洞,是老法师参学和苦修的见证,还有那历经风霜雪雨残破的三轮车和上面的车篷布。当我在拍照的时候,忽然升起一份好奇心,要翻看一下车棚下面的内容,被工作人员制止了。我知道,这一切破旧的东西,已经成了一种非常神圣的所在。不管是要窥测究竟的我,还是制止我的工作人员,都对于这些东西倾注了一种非常神圣的情感。

 即使打开车棚,我如果德行不够,我也看不到什么。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法师自化化他的境界,不是我一个凡夫俗子所能解读的了的。孔子曰:“不践其迹不可入其室”。学习知识技能如此,道德修行更是如此。中国有句古话,经师易求,人世难得。现在学佛,有一个很便利的条件,就是可以借助于网络。我在一年前吧,几乎每天都看佛学博客,我们的佛学大家们,都在上面发表很多精彩的文章。我从中受益匪浅,更是仰慕高僧大德的修行。

 接下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精美的博客,让我增长了见识,但是我心中的困惑或者是修行时的无助常常伴随着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身边有很多人皈依了,有些寺庙明码标价:办皈依证30元。我困惑了,皈依可以用金钱来买到吗?皈依是让自己的心灵找到真正的归宿,这三十元是一个门槛还是一种亵渎。我不断的扪心自问,我深入佛经继续修学。我开始认真的阅读高僧大德的开示:宣化上人的,净空法师的,广钦法师的……

 上次我参加博山正觉寺的开光法会,一位福建的志愿者,说我们很有福报,说正觉寺就建设在我们家乡。我但是感觉满满的幸福之余,心想自己如何珍惜这种福报。正如我们是蒲松龄故居,有国内外的朋友,不远千里万里的赶来,参观蒲松龄故居。身在蒲翁故居的我们,却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仁炟法师历时600多天,行程数千公里,三步一叩朝礼九华山,以年逾古稀的高龄,做出了类似于玄奘法师的壮举。他请人用自己的鲜血抄写上百万字的佛经,坚定了我一种信念和力量。

加上皈依这次,我是第三次在寺院内见到仁炟法师,每次总有一种要落泪的感觉,是心疼,是感激,是一种被激励的冲动。仁炟法师给我们授三皈五戒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个小学生,仁炟法师既是老师更像慈父。他在讲三皈五戒,更是在讲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那么熟悉又是那样遥远,受三皈五戒的弟子中,有年逾花甲的老者,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

 佛学,已经被很多人误读了,但是真正的佛教徒,正如仁炟法师一样,如同他三步一叩途中一样:“往前行,莫管他!”这是修行者的勇气,也是修行者的智慧。“众善奉行,诸恶勿作,自净其意,是为佛教!”这句话,七八岁的孩子能背的,七八十岁的老人未必能奉行。这是我要皈依的原因,真正的清净师真的不多。

 我曾经熟背《道德经》《论语》,仔细的参悟其中做人道理,我也曾经从《圣经》浩瀚的文字中寻找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曾经如屈原一般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找我心灵的真正归宿,也为了我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学子们寻找一种文化的寄托。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任何一个方面和层次,人们都面临的很多的困惑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些是偏安一隅,有些是得过且过,有些也如同我一样探寻。

 人们不仅要得到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更要有崇高的精神生活。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品,但是没有佛文化的参与的精神大餐,都是有着或大或小的遗憾的。虽然没有一个后来者能够达到佛陀的境界,但是佛陀却留给后来众多的经典让我们相机参学。作为芸芸众生,为何要视佛文化如无物,不去修学不去参悟不去实证,不去用她更好的服务于我们这个自化化他的伟大时代呢?

 佛学,对于心理学哲学和人生宇宙的一些论述,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特别是对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论述,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走进佛文化,我仿佛变成了一个懵懂的少年。我忘记了自己已经年近半百,事业上的举步维艰、生活上的种种的纠结、身心上的各种压力,在修学的过程中,让我得到了一种解脱,走出了纠结困苦的同时,更好的懂得珍惜拥有,很多智慧和力量来源于对于佛经的诵读。

 佛学的益处,已经得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和各种精英人物的称赞。我所要做的,就是做个真正的佛的弟子。“道不可以弘人,人可以弘道”,作为一名一切优秀文化传承者的教师或者一名普通的公民都责无旁贷!

 注:皈依一周年快到了,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皈依的那一刻。一年来,更加勤奋的诵读经典,借助跪坐双盘行走打太极拳等方式方法,让自己更好的学会拿得起放得下。

 不遗余力的修行往前,决定成就往生净土,是我不二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