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传记(或忏悔录)
(2015-03-19 12:40:5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我为什么写传记(或忏悔录)
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自知之明。《道德经》讲,“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点不足,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怎么扬长避短战胜自己呢?又如何成为强者呢?
一个人,有父母师长的庇护,有朋友的帮衬,有一个不错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很难真正的认识自我。一个人看别人相对容易,那叫旁观者清。看自己,就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一个优秀的作家,实际上一生都在写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就是自己。一个优秀的读者,一生中都在读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自己。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一辈子都在与自己交往——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一定是善于调整自己身心和谐的人。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读者就是要读出作者的思路。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张弛都是自己,不可不慎。
同事正在读经典,说诵读经典的过程,就是逐渐去除自身的贪嗔痴满分别执着妄想的过程。我说一个人真正做到了至诚,就会达到心诚则灵,万事如意的地步。当我们一边说着不如意十常八九,让自己解脱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继续混乱我们的身口意造出种种的孽缘,或者是以戒为师创造一个如法如意的自己。以至于如同孔子,到年老的时候,“随心所欲不逾矩”。
大家都知道孔子读书如痴如醉的故事,就是“韦编三绝”。这是孔子阅读《周易》并努力钻研的故事,《周易》的精髓莫过于遵守“中庸”之道。我过去对于中庸,有一种理解,就是和稀泥。实际上真正无限精细的中庸之道,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巅峰境界,是无止境的。
孔子尊崇的一个卫国人叫遽伯玉,49岁了,每天抽出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反省自己的过失。可以说,遽伯玉在这个时间里是在忏悔。究竟忏悔的内容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信基督教的人都知道,一个重要的仪轨就是忏悔。向上帝忏悔,向心灵的无上主宰忏悔。
要创造和谐社会,与人和谐相处,与自己身心和谐相处。中国有句话,就是久病成医。这个过程就是在感受到病痛后,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这个过程离,不开学习医学知识技能,离不开实践检验去伪存真。要治疗心病,最好的办法,是学习佛法。佛法是一门精致的哲学,可以引导我们反躬自省,发现自身问题并积极的应对。
在诵读佛经和打坐禅定的过程中,有一个将含金矿石炼成精金的过程。于是就有了写的冲动,有一个自己和自己交流并提升的过程。
世俗的经历,没有什么稀奇的。《圣经》上说,今天发生的一切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稀奇的是心路历程中化蛹成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感到自己也能感动读者。
所以2015年春节期间,一个信奉基督教的亲戚劝说我,要求主饶恕,要努力忏悔。我发自内心的喜悦,虽然我不是形式上的基督教徒,但是我确信基督的这一教义对于众生有着莫大的教益。自己身心上的各种疾病,都是来自于自己的业障。面对天下,勇于忏悔和担当,古已有之。《论语·尧曰》篇中有大舜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忏悔之道,自古有之,而且历久不衰。古今中外的圣贤们,都是这样一直走下去的。周围的人理解,他们这样做,不理解他们也这样做。《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是对于忏悔之道的坚守;前者是对于朋友点赞的喜悦,后者则是面对坐冷板凳时要甘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