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写的冲动
(2015-03-08 16:26:4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读与写的冲动
也许生命诞生之时,就被绑定了一个程序,就是在读与写中让人生的光芒慢慢的绽放。
一、纸牌游戏
记得刚刚开始认字,始于一个小游戏:鸡吃虫,虫将棍,棍打虎,虎吃鸡。就是有写着鸡、虎、虫、棍的四个纸牌,两个人拿在手中。对方出一张,你的要能降服了对方,就为赢家,可以继续出牌,最先把手中的牌出尽者胜出。
为了赢得游戏,我经过无数次失败的煎熬之后,终于记住了这充满了魔力的四个字。记住了之后,也是不再玩这个游戏之时。
接下来,我天天呆在家里玩耍的时光已经结束了。作为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我要开始另外一种新的生活。
二、上学念书
要冲过河滩,到对面的学校上学去。说是冲,就是作为小孩子走路的时候,从来不是人到中年时的四平八稳。一遛小跑,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那是的孩子中,就从这种运动中得到一种莫名的快乐。直到今天,我想到快乐这个词的时候,乐的前提是快。就是在血液流动突然加快的过程中,那份莫名的欢乐已经在心中悄然安家。
那个时候,上学首先学习拼音。从aoe开始,到简单的拼音。学习韵母声母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是练习拼读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难以遇到的坎。记得老师教我练习拼读la,老师说一遍,让我跟读一遍。老师连续教了我三遍,我却只能发出独立的l和a,两个音拼合在一起生成的新的音节,我是如何也发布出来。头脑中明明有拉车的拉的形象,但是我的发声系统却莫名的停止了。
老师肯定也是急躁的,我但是觉得自己憋得脸通红。无奈中,老师让我坐下。
下课了,也是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候。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自己的学习生涯遇到了重大的挫折。必须要发声,却偏偏没有声音。就像轮船飞机突然在百慕大三角消失一样,我的学习拼读的能力就这样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莫名的消失了。
家离学校很近,只隔着一个河滩,用不了一分钟,就可以回到家里。我却觉得家离我很远,我没有急着回家,走上了更高处的一个校园。因为校园,在山脚下。小学校,由两个分别有三四百平米的小校园拼合而成。依恋着那棵高大的皂荚树转圈子,我必须迈过这个坎,不然我的快乐在学校生活的快乐都会因为这个而烟消云散。
我希望青山给予我力量,让我大声的拼读,大声的读书。
现在我知道一个成语,就是心想事成,不是一句空话。只要自己足够诚信,自己同时没有自私自利的贪念,自己的小小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突然,我觉得自己喉咙似乎冲破了什么,我惊喜的发现我会拼读了。
一切的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包括书本上的任何一个符号、字母、数字和汉字。当我的生命与这些有灵性的东西,渐渐的融为一体,我的生命便与读写有了不解之缘。
后来,我的作业本,被老师当成了样本,送到公社去展览,那是因为我的书写认真内容正确性高。后来,我的数学本上,一个个对号像是一朵朵绽放的夏天盛开的花朵。
老师高举着我的作业本,在讲台上摇晃着,像是展示自己培育的优秀的花卉品种。我知道书本上的字,被我挪到笔下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能让老师高兴让父母高兴让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优秀,就是我可以用这些同龄的数字、符号和汉字,让我的人生充满着一个个希望和成功的欢乐,去取代人生的种种未知的恐惧和无奈。
三、上台朗诵
有一天,不知是具体的什么时候,老师一定注意到了我的这种能力。我这个在人面前说句话就脸红的孩子,竟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朗诵时做到了忘我的程度。在朗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那一刻,我不再是我自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附着在我身上。我的声音可以像天空的炸雷一样响亮,我的眼前有一种光芒犹如那裂开了无涯无际的黑幕的闪电。
老师开始辅导我朗诵。老师是非常喜欢创作的,他自己撰写对口词或者快板,然后辅导我们将这些对口词和快板在舞台上展示出来。也许老师知道我的理解接受能力较慢的缘故,所以吐字或者表情包括任何一个手势,都是非常耐心的教。现在想来,老师手把手的教我的情景犹如昨天。
遗憾的是,我没有别的方法汇报老师。我对于老师最大的回报,就是我在朗诵和舞台上的最佳表现。也许我与老师的相遇相知,都是前世的某种渊源。这种情感,深深的埋入了我的心田,直到我三十年来做着教师时,一直都是沉浸在这样一种情境中。
当我十岁那年,我创造了人生的一个辉煌。就是我在舞台上,面对几百人说快板。那个舞台似乎就是为我准备的,没有胆怯,只有一种说的冲动。严格的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诵读。
后来我喜欢上背诵唐诗宋词元曲楚辞,都是得益于同年的这种经验。我始终难以忘记,在自习课上,我与小伙伴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背诵台词。办公室后面的窗户,就是郁郁葱葱的封山,那里有着浓浓的大自然的气息。
新春将至,我没有别的期盼,就是把老师教的快板说好。在家里面对着透过墙头可以看到的青山,我一遍遍的诵读。现在想来,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不好好的诵读,这个世界就会糟糕了。这样自己骨子里,就透出了一种自己也不知道的巨大的力量和潜能。
当除夕时,我听到有线广播喇叭里的我说快板的声音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种奇迹。因为这种奇迹,我也开始迷失自我。我感觉到自己的另类,感觉到一种与人不一样的深深的隔膜。
现在明白,当时的自己是有些魔怔了。不过一张张学习或者三好学生的奖状,让自己家人和同学都看不到这一切。关键是自己,从这种得到中失去了太多。
每一次优异的学习成绩,除了高兴,还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和流泪。喜悦中有一种悲伤,这是一种孤独和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喜悦。帮同学检查一次作业,引领同学默写朗读一起分析一道数学题,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欢乐。
四、诵读人生
读书也会使人中毒,这是我看了不少的书以后得出的结论。周围的人,常常这样评价我,读书把自己读迷糊了。
我看到了,在解放战争中,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就是因为读书多的缘故,个别的人冥顽不化坚决不走入人民的阵营最终不惜为蒋家王朝殉葬。
文革中,很多文人,在运动中倒下。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反而心明眼亮,总是很快的调整好心态让自己的言行总是正确的。
阅读,就是一柄双刃剑。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我常常翻看我所能接触到的书籍,所有的书籍都没有推翻这个我自以为是的结论。
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那个有小时候的誓言,让我如同一个吸食毒品的人一样难以自拔。我极力的让自己远离阅读,让自己向和阅读背道而驰的生活状态。很快我发现,自己跳出了阅读这个圈子,几乎没法更好的活着,只有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
我的生命,或者说是自己宿命,就是为阅读而活着。这是一种幸福还是不行,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能做出一种别的选择。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话曾经多少次的回荡在我的耳畔脑海。我犹如一个乞丐,更多的时候像是一只丧家犬。
各种纠结,加上莫名的心细,让我尝尝难以自拔。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多的不如意,让我感觉到不是不如意十常八九,而是除了不如意的事情就没有事情了。我有时简直就是在寻求一种感官的刺激了,所以直到今天我看到那些精神空虚的人们,就如同曾经的自己。
有一段时间,反复的感冒,让我感到万分的羞愧。因为还年轻,因为真正周围的年轻人或者同龄人没有像我那样经常感冒的。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抄读《道德经》,竟然让自己免疫力提高。即使有些轻微的感冒症状,如果在抄读或者是诵读的状态,这种不良症状就会消失。
看到自己的这种状况,真实喜忧参半。我想努力的给自己的诵读找一种理由,实在很难。只能说,我为了自己更加身心健康的活着。但是我也同时觉得,有些读写明明在腐蚀着我的身心。曾经背诵过《离骚》的我,冥冥中感觉屈原就应该是在写下《离骚》后离开人世,或者说当时撰写《离骚》的时候就有了离开人世的打算,或者说是潜意识里就有了这种幽隐乱想。
在诵读中,我感到一种后怕。《道德经》的做着老子,是骑着青牛出关的。出关以后杳无音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应该宣告自然死亡。这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种逃离的想法。就像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所写的:“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五、知行合一
2007年那个暑假,于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的礼堂里,我听到了陶继新老师的有关教师阅读的报告。
陶继新老师,是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坚持经典诵读的人。他作为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原山东教育总编辑的身份,现身说法,让我明白了“道不可弘人,人可以弘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诵读没有对错,关键是如何读,如何学以致用。很难,好在陶老师用自己经历或者知道的点点滴滴,让我明白了诵读经典的真正意义。
那是一个经常小雨淅淅沥沥的暑假,那是一个农作物疯长的季节,那也是我的诵读的心扉突然被强力撞开的季节。我知道了自己的迷失,我每天都有一种在诵读中浸润和成长的感觉。
从那以后,因为有了诵读,我更加理直气壮,我不再犹豫彷徨,有的只是多年来的徘徊和停滞不前乃至怀疑、误入歧途。
也就在那个暑假培训结束之后,我完成了《道德经》全文的诵读。
一边写些随笔教育札记或者说是阅读笔记,一边坚持诵读。
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不正常,走在路上我的口袋里总有一张关于诵读内容的纸条。在纷纷扰扰的车站,我坐在那里旁若无人的诵读庄子的散文。走亲访友,我常常偷偷摸摸的拿出抄有诵读文字的纸条看上几眼。冰天雪地里,我站在商店银行大门之外,掏出一本书来如饥似渴的看着。在炎炎烈日,我忘记了没有进餐的饥饿没有顾及烈日的烤灼,抱着一摞书奔走。盘腿打坐,长篇诵读,更是让我感受到时空的凝结和穿越,感受到自我的消失和宇宙人生的短暂,让我感受到一种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实存在。
没有了迷信,没有了贪嗔痴满分别执着妄想,阅读才会回到本来的面目。只有这种意义指导下的阅读,才会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