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趣味化;规范化,生态化
(2015-01-21 16:14:50)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生活化,趣味化;规范化,生态化
——初二地理复习课堂浅议
学生到大自然和生产实践一线的时间空间越来越少了,学校的学习生活,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融入了太多的生活的元素。我们提倡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拥有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识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的时候,要制定种种的规范制度或者说是口头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教育的质量。这种规范化,不能想当然,要符合学生生活特点和身心健康成长规律。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拔苗助长,不能创造脱离实际的生活环境,却又不能要随顺生活而随波逐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生态化,这是与规范化的相辅相成。
一、生活化,趣味性。让学生看地图和相关的文字,从中提炼信息,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如观察长江流域的地形图,分析上中下游各个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找出发生的原因,想一想解决的措施。
一个问题解决了,再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看图的时候,不是呆呆的傻看,而是用脑子去看,在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坚持做了,学生看图思考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培养。如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既然我们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沿海地区的山东为什么比广东福建沿海降水少呢?
我心里一激灵,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给学生讲解。因为夏季风的发源地在靠近东南部沿海附近的太平洋海域。这里离东南沿海较近,而离山东地区较远,所以山东地区降水少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多。
二、规范化,生态化。让学生书写规范,答题规范。如广东省简称是粤,这个字容易写错。
规范化不是绝对的,要以人为本,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复习阶段,每个学科,都在总结重点,有记忆方面的,如英语历史地理等,有思考理解方面的如数学生物,有积累想象联想方面的如语文。
这个时候,一味的强调重点,一味的让学生用功,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就会选择最好学的和老师要求最严厉一门功课。这个时候,要让学生学好自己的功课,就要备出新意。让学生感到地理复习而不是一种重复,而是一种更深层面上的探索。
如注意了前后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注意了学习练习思考的有张有弛,注意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了课程知识结构逻辑脉络的把握。
学生喜欢小型的竞赛活动,展示自己的优点。同时不要让自己太累。所以老师要有奖励掺杂其中,要有让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我们有课件,让学生看直观形象的课件,会让同学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更容易培养学生爱看地图的习惯,更加牢固的掌握看图用图的技能。
学生喜欢对抗性比赛,找到自己的差距,找到自己的优势。采用不同小组,大致力量相当的同学展开对抗。把大量的复习内容浓缩成少量的训练题目,如把三十个题分成学生用五六分钟能识记的五六个,然后是对抗比赛,在参赛和观赛中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这个时候学生的角色变成了听众或者是评委,可以让学生出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回答。
大量高强度的记忆过后,让学生开始转入看图思考题。这里面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让学生反刍,让知识和技能变成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