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季少年筑梦人

(2014-09-19 17:00:45)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花季少年筑梦人

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王翠老师获得“淄川区十佳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老师们认为这是实至名归的事情。特别是当班主任的同事们,觉得是给自己学校争光添彩。

每个班主任,都是一个更加出色优秀的老师。他们付出的爱和心血,更值得人们去尊重。学校的级部主任,都是更加优秀的班主任。

王翠老师,已在级部主任兼班主任的职务上做了第三个年头。

优秀的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就是“忙”、“累”、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一本不差”与“一个都别落下”

王老师担任,初一级部主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课教学。

初一的新教材发放是最容易出错的,王主任让心细且责任心强的任老师负责清点分发。有的学生从外地转入,不能发;有的学生转入其他学校上学,要从这里领取。一万余册近三十种教材分发后,一本不差。

初一年级,有的跟随打工的父母临时转入,学生有不同的学校汇聚而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一开始,王老师就带着级部的所有班主任们,做好学生的排查摸底,对于上课不写作业或习惯不好的同学,重点帮扶。

一个外地来的姓边的小女孩,上课有好吃零食和不按时写作业的习惯,而且不爱合群,好像一切都与她没有什么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家常常看到教学楼的走廊、办公室和校园的甬路上,边同学成了与班主任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边同学脸上多了开心和自信,更愿意专心听讲和写作业了。

“背《弟子规》”与“做励志操”

如何通过一种文化形式,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心凝聚在一起。当然学习并践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一种传统教育,要继续坚持。初一级部有三位年轻的班主任,是第一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王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年轻班主任们选用《弟子规》作为晨读午诵的内容。

已经推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啧啧称道。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研读,课堂上下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学校政教处,看到这一新生事物,马上在全校推广,最终进行了全校的“《弟子规》诵读比赛”活动。

学校班主任中,大多是女老师。柔弱的身上,有男子汉的气质。王老师,更是“女汉子”中的佼佼者。

王老师,当学生时喜爱体育。对队列队形训练和励志教育中,更是情有独衷。一个班级,经过她的调教,用几天的时间,课堂上的坐姿,跑步时的步伐和嘹亮的口号,为之一变。更主要的,是一种精气神出来了,一个班奋发向上的风气有了。

在淄川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兄弟单位的师生不自觉对他们行注目礼。

级部的学习标兵、进步之星,还有师生们在基地和队列比赛诵读比赛中的精彩表现,都被及时通过影像记录下来。经过班主任老师的润色,加上了老师和学生的评价语推介语,以一种非常实在静美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级部走廊和班级园地展出,让学生们的美好记忆定格成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更严格要求”和“更尊重爱护”

作为一名班主任,王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出名的,更是出色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自习课上乃至课下的一系列活动中。

让有能量的人,将自身中的能量,以一种“正”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一个教育者的艺术所在。

现在的家长,大都希望有一个严厉的老师,这样可以“镇”住自己不服管教或者是不省心的孩子。我也一直在探寻王老师在这方面的“绝招”——她往哪里一站,学生就变得规规矩矩。是严厉的话语,还是某种威慑,还是……王老师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一直在全校乃至全区都是名列前茅。即使接过一个新班,她的学生,也变得更加更加有出色的表现……

我发现王老师严细而又创新教育管理的形式下,是对于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的极大的尊重和爱护。王老师的儿子,就在自己的级部读书。每天繁忙的工作,使她不能像一般的母亲那样体会儿子的感受。儿子更是担心母亲的严格会让不懂事的同学心生嫉恨。

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学生们,只要稍微留心,就会觉察到王老师是最关心自己的人。每个老师学生的成长,每个师生家庭成员的最挂心的事情,都被悄悄地记在王老师的心上。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冲在前面的那个人就是“王老师”。

由于级部班级工作任务重,忘了吃饭或者来不及吃饭胡乱凑活一顿都是常有的事。但是对于学生的关心,王老师远远胜过了自己。一次学校停电,有二三十个同学和老师没有吃上饭。王老师多方面联系,解决学生的午饭问题:买方便面、馒头火腿肠——几个饭点凑合。

学生看王老师一直忙碌着,自己却没有吃上一口。把自己买来的蛋卷让王老师吃,可见平时并不细心的孩子们的感动。

王老师身边的班主任们,私下里谈论起来,常常情不自禁的说:“不尽心尽力,就对不起‘老王’!”这位老师知道,王老师比自己年轻;但是她的干练和老成持重,却也觉得只有这样称呼她才觉得更合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