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五行与穴位的关系(转)
(2014-07-24 14:26:45)
标签:
转载 |
分类: 保健类 |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克中的关系:
1、金克木
2、木克土
3、土克水
4、水克火
5、火克金
五行相生中的关系:
1、金生水
2、水生木
3、木生火
4、火生土
5、土生金
人体六脏六腑共分有十二经络,腑(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为阳,脏(心、肝、脾、肺、肾、心包)为阴。每个经络都自己的五行属性。象胃、脾属土;大肠、肺属金;膀胱、肾属水;肝、胆属木;小肠、三焦、心、心包均属火。
通常我们说相表里的关系,其实都是属性相同的两个经络。比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实两个都是属金;膀胱与肾相表里,两个同属水;肝与胆相表里,同属木;小肠与心同属火是表里关系;三焦与心包也同属火是表里关系;脾胃也是表里关系,同为土。所以平时我们按摩某一条经时,对属性相同的令一条经络,也起作用。
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五输穴,是特效穴,位于从手、足的末端开始向上到肘、膝附近。古人按顺序非常形象的比喻并命名为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
而且这五个穴位每个都有各自的五行属性。从井穴到合穴,其中阴经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阳经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附十二经络五输穴的穴位:
经络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用五行的方法找穴位来治疗身体的不适时,首先你要先分清疼痛点在哪条经络上,然后再分清是实症还是虚症。通常实症都是象寒、湿、热三邪在作怪产生的不适,象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急性肠胃病、头痛、牙疼等都可以当做实症来治。虚症一般是身体里的正气不足,象脾虚、肾虚都是虚症。
穴位的选取采取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 所谓的母子都是相对来说的。形象的来比喻一下,有3个不同年龄的女人站在一起,50、30、10。对30岁的女人来说,50岁的女人叫母,10岁的女孩叫子。所以是上为母,下为子。 我们通常都是拿有病的那个经络的五行属性来定位。然后插入到这个经络的五输穴的的五行中去排队(阴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肺属金,肺经属阴经。阴经五输穴的的五行排列木、火、土、金、水,所以金的上边就是土,下边就是水。然后再把这带属性的穴与
用五行的方法把喉咙中的痰化掉了最近两周一直熬夜,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罪过啊,罪过!
知道这样下去肝火会旺的,就每天晚上不时的按摩大腿的肝经,希望能多少起点作用。但是....麻烦还是来了!开始出现喉咙里有不适的感觉,虽然没有痰能吐出来,但那里肯定有个东西。睡觉时喉咙开始发痒,禁不住的要咳嗽两声。 自我分析,属于肝火旺,五行中火克金,肺属金,所以我这个症状属于“木火刑金”,肝火影响了肺的宣发,就形成了痰卡在喉咙里了。 自我分析应该属于肺经的实证。根据五行补泻之法里“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那么我就要“泄肺经的子”了。肺属金,其子就是水,肺经五输穴得水穴就是尺泽穴,于是在双肘的尺泽穴上各点按了2分钟。把肺热给清了。 老师说了中医中最奇妙的就是导引术,那么我也来试试好了。把肺热化成能量不浪费多好。 肺属金,金能生水(肾),那么我把这清除的热气化成水吧。于是就继续按了肾经中的五输穴中的金穴(复溜穴)1分钟,通过这个穴位来接通肺经的气血,然后再按摩肾经的水穴(阴谷穴),把肺的多余热量转化到肾经化成水来储存,不浪费掉。同时五行中水又能养木,既是养肝了,不至于肝火太旺,一石二鸟。 整个按摩过程用了20分钟,紧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那喉咙里的痰突然间就给化开了,而且象是个小泉眼一样,需要我不停的往外吐粘液。 |
-
- 中医五行学说:“金、木、氺、火、土”,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三焦也属火。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输”就是传导的意思,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
- “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 “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
-
- 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无输穴,各自的属性也不同。
-
- 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
-
- 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
-
- 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
-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海”。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祛热功能效果更佳。
-
- 俞主“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
- 经主“咳喘寒热”,是说经穴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还是阴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经穴治疗。《内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经穴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之效,平时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