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楞严经》,读到有关意生身的句子,不仅浮想联翩。打坐修行并非一件容易或者简单的事情,当一个人具备足够的修养的时候,这个自然不难。当一个人,处于纷乱妄想状态时,参禅是万万行不通的。
俗话说,静生慧。这个静的前提,就是一尘不染。难怪乎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千方百计让学生把心收到课堂上来。通过知识的趣味性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意义性,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关注知识技能,从而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
这里的意生身,就是有一种以心转境的意义。所以这个意的内涵,就十分重要。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讲的,就是不执着于自己的贪嗔痴满分别执着妄想,就是用圣贤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再说的具体一点,这个意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即“君子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上比”。
用一句通俗的话,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经典,什么时候也不过时。因为这样的经典,接地气。不管是在学校的学生,在家里的父母孩子,还是在单位里的同事,都要以此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做人处事的准则。
禅修,是要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细节上进行反思,更是细到非常程度,正如佛说的八万四千微细法门,就是这个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