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15《也说天赋》

(2014-03-04 16:57:35)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15

备课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阅签字:  序号:15

一、赏析篇目《也说天赋》 

二、赏析目标:

   1、天赋的内涵

   2、如何正确的对待和利用天赋

3、尊重天赋,而不迷信

三、赏析重点:正确对待天赋,更好发展自己

四、赏析过程:尊重天赋,更重努力

也谈天赋

今日教育系统举办师生书法比赛,朋友是学校里写字数一数二的,也写了几幅字。我看了赞赏有加,朋友的字与几年前大有长进。虽说几年前朋友的字,也是学校里写得好的仅有的几个中的一人。

朋友有些谦虚,更有些真诚,说自己天赋不行。而且拿出自己正在阅读的一文章,南怀瑾先生读《金刚经》的札记。其中有这样一句,大意是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

朋友还讲到一些人不练习,要比有些人练习写得好。

我承认,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在各个领域都有这样的例子。

天是什么

我知道,我无法说服朋友。于是从这个根上岔开话题——提出一个问题,天是什么?

朋友讲,天是一个定数。

于是我引用朋友比较欣赏的易经中的一句,就是世上永恒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变。这是台湾一位国学大师,在视频中讲易经中的一句话。我和朋友都尊崇这位大师,我们都从他的讲解中受益。

我接着说,天不仅是一个变数,而且是一个不可知数。

这个天,犹如老子所说的道。是不可知的,人们只能接近这个,却不能完全解读它。正如智慧如佛陀者,即使对精妙明心已经明了,但是也无法让别人一下子看到自己的精妙明心,以至于说法49年。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只是接近懂得一些有关天命的规律而已,不是真的对天命通晓透彻。要是孔子真的知道所谓的天命,也就不会在晚年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慨叹了。

人无自知之明,如何谈天命?

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完全了解,怎么能了解天命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人们缺少这种自知之明,从古今中外的帝王将相,到各行各业的精英,很少有人在任何时间地点或者环境中,都完全有自知之明。

连自知之明都做不到,如何了解天命。怎么能因为天命不及而放弃努力呢?古代的圣贤,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从老子到孔子,到诸葛亮,到众多的古圣先贤,都是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状况下成就了自己和他人的。

局限与天命

朋友谈到,不好的字,表现的是干枯拘谨,也反映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

我谈到自己的字,如同树枝上的枯枝。我相信,字是一个人人格心绪和脑电波的一种反应。这是我对自己三年前的书法作品的一个评价,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曾经想放弃这次参赛。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参与,因为我知道我在提升改善。也许这种改善,是微不足道的。

正如板块之间的运动,知识以一年一厘米的长度在变化,几百年几千年,居住在上面的人们几乎看不到他的变化,但正是由于这种变化,让地球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这个过程,用了几千万年,是人类所无法见证的,只是通过一个科技手段证明这样的变化确实发生过了。就是这种人们视而不见的变化,极大的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人类像不能完全了解大自然的变化一样,也无法完全了解自身。这种了解,只有逐渐接近真理,没有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存在。这也是科学艺术永无止境的原因。

人与人有差异,不仅有而且这种差异是十分巨大的。俗话说,最大的差距,莫过于人与人的差距。

这种差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命之差。而是人生特色之不同,人与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每个书法家,都会临写王羲之的字帖,不是天分就一定没有王羲之天分高。这是一种相互的尊重和学习,其实书法的真正意义,就在书法艺术上的独一无二的美。如果人人都如王羲之字如出一辙,不是书法家的天分之高,而是书法艺术的灾难。

在局限面前,要去超越自己。不要用天命的名义,让自己桎梏于自己的局限里。

当然朋友不是停步于自己的局限,而是一种襟怀宽广的谦卑而已,也是让不勉强自己而已。只是朋友的话,引发了我对于天命的思索,以致产生这些文字,连缀成文。真正要突破局限而活在局限中的是我自己,这篇文章权作我为自己摇旗助威的呐喊罢了。

 

导入:天命的内涵。如何正确的解读天命,正确的把握自己的命运,努力创造自身的更高更大价值。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尊重天命,就是为更大限度的去挖掘展示天命之美好善良

2、天命思想中,要有一种淡定和超脱

3、尊重天命,就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尊重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2、人定胜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