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12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让经典在人们够着的地方》
二、赏析目标:
3、经典与草根的对接,才是显示文化的作用和力量
三、赏析重点:明大道理,做小事情
四、赏析过程:明白大道理与做好小事情的关系,是弘扬经典文化的关键
让经典在人们够着的地方
朋友与我同样喜欢阅读经典,我们一切诵读经典志同道合,已经有六七年了。但是,对于经典,还是常读常新。朋友看了网上有关视频以后,总要相互交流一下。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己,更好的去挖掘自身潜能,去更加快乐充实有意义的活着做着事情的过程。
记得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他要把天上的东西,拉到地上人们能够得着的地方。我想就是经典的草根化。也就是在那次报告中,他形象的将孔子释迦摩尼耶稣等等,形象的成为最早的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没有政府投资,没有校舍没有师资等情况下,从事大众或者社会的教育活动或者工作。
凭借他们的努力,现在有了几亿几十亿的信徒。他们的人格和文化,无疑具有一种巨大的魅力。与他们相关的经典文化,从诞生之初,就有广大的民众基础。他们的人格和文化的丰碑,就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经典深入人心
记得有人说过,圣贤们的经典之作,就是道出了人人心中有且喜欢向往的东西和道理。如人人都向往一种,自己被尊重的生活。孔子就讲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人们都喜欢交流,怎么说,掌握一个什么原则。孔子对于《诗经》进行了重新编辑,让人们去阅读。这个时候的《诗经》不再是宫廷里的专属品,而是学者的最爱。孔子告诉人们,读了《诗经》会提高自己说法表达的能力。
孔子的这种倡导读《诗经》的做法,从教导儿子开始。
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怎样让每个人都喜欢呢?就要让每个人,都从中读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孔子在推广《诗经》阅读时,是这样做广告的:1、可以更多的熟悉一些草木鸟兽虫鱼的名字。2、可以在说话的时候,用诗经中的句子,作为话头。3、可以明白一些与父母兄长相处的道理。4、可以懂得一些侍奉君主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看来,诗经是非常接地气的。
众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经典经典,都如《诗经》一样,经过了几千年风风雨雨的考验。时间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和一代代人的更替,没有磨灭他们的光辉,而且证明其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不朽价值。
经典为我所用
大家都知道经典的好处,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典,却是不懂或者无法学以致用。如同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好,要真正学会太极拳并让自己从中受益,却必须要老师引领。
随着网络技术和印刷技术的提高,能够读到经典或者看到专家教授们对经典的解读不难。但是要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却是很多学习者的困惑。这就需要许多精通经典,又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的人,起到很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或者某些专家学者,深入不同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实践,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经典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经典,在于无所不包蓉,在于贯彻一种正能量,在于融会贯通。当人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每个念头和每个细小的习惯,都与经典融为一体,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走向了一条自我教育管理的成长之路。这是一条转凡成圣之路,是一条促进个体和集体综合素质提升之路。
经典惠己及人
经典如阳光,洒遍每个角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幸接触经典的人,或者自身充盈着经典文化基因的人,让周围的人,或者更大范围的人,都感受到经典的温暖阳光。
长期的经典诵读和内化,会让我们的身心发生一些令人惊喜的变化。或者表情,或者心态,或者知识见解,或者言谈举止,都自然而然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只有人能影响人,只有性格能影响性格。每个受到经典熏陶的人,都充满着深深的感激之情。这里面凝聚着古今中外几千年古圣先贤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最大的感恩,也包含将这种经典进一步的推广弘扬,让更多的人乃至所有的人从中受益。
导入:经典植根人心。学以致用,经典被弘扬广大。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打破文本解读的局限,经典植根人人心中更灿烂
2、经典的意义,在于济世救人
3、经典,让人们走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同世界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教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