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进学习兴趣评价研究

(2013-12-18 12:54:32)
分类: 学校管理

推进学习兴趣评价研究

发挥文学社团激趣作用

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兴趣出发,积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区乡镇前列,连续九年来被评为“初中教学先进单位”。在区教研室提出“区域推进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实验研究”课题以来,结合我校实际,综合论证我校特色与优势,我们提出“文学社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的研究课题。现将我校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

我校在坚持“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的同时,始终把“文化引领,科研兴校”放在首位。学校对山东省重点课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指数”非常重视,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制定目标导向,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学生兴趣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许修军校长为组长、以宗海蛟副校长、房信兵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带领以许学良、张成双、赵成峰、李荣荣、聂兰、陈凤等老师为主要力量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工作分配到人,提出了求实、切实、务实的基本要求,充分保证课题研究落实、总结,提升各个环节质量

二、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教师思想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只有当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激起学习兴趣后,只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保持,学生才能持久地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科学设计方案,探索实施方法

1、积极摸索兴趣研究的最佳方法,先后制定《学生学习兴趣指数底线思维测评表》、《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课堂观察量化》、《学生学习兴趣指数测评表》、《初中学生兴趣指数数据库》等四个量表,从实践中求真知。

2、制订调查材料,及时数据分析

在最新的“昆仑中学社团与学习兴趣调查”中,我们分析了初中四个年级的数据,发现社团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也有相当程度的同学对于社团了解不够,缺乏兴趣的培养。通过本次调查,明确了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为下一步加强社团在学校各个方面的影响奠定了现实基础。

3、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

结合区教研室《初中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方案(试行稿)》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制定了以文学社团为主导的《昆仑中学学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方案》,详细叙述了我校研究课题的具体做法和实施步骤,综合学校各种实力全面支持课题研究。

四、软硬并举,创设环境

学校积极为师生成长和兴趣培养“创设”和“提供”条件,不断优化自身软硬件设施。硬件为学校立身,软件即学校的文化为学校立魂,为种子的发芽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在这里,尊重与平等、规则与界限、倾听与接纳、自然与人文,实现了期待中的平衡。“励志、博学、至和、笃行”的校风,“勤、诚、恒、悟”的学风,浸润校园,为学校立魂。学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1、创设激发兴趣的基本条件。首先,配备基础设施。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逐步硬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学校面貌;实现班班通,安装电子白板,提升教学条件;为所有教师配备了新办公桌椅和微机。其次,优化特色课程。学校教科研室和绿野文学社牵头,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初一我们开设了《书法》,从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写字如做人,落实“写字要端正,做人要规矩”的育人理念;初二开设《二十四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初三编写了《绿野校本教程》,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初四开设《修身课》和《人生指导课》,让学生在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学会加强自身的修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基。再次,推动自主管理。学校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和小组合作方式,提出“让教师创设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管理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学生展示的舞台,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兴趣。

2、发展激发兴趣的文化条件。我校所秉承的“不求人人升学,但为个个成才”的育人目标,其实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我校积极建设校园文化,从精神、制度、环境、质量、课程、课堂、班级、网络等不同文化方面积极着手。完善墙壁、走廊、校园环境文化,以“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为学生成长服务”为目标,创设崭新的校园文化;组织书法、美术、音乐、文学社团等小组活动,加大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五、德育为先,励志衡趣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坚持“德育教育活动化”,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效果显著。

首先,由政教处和团委牵头,坚持每月一个教育主题,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和培养。其次,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弟子规》经典诵读比赛,调动了全体师生学习经典文化的积极性。再次,以大型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德育教育。学校定期举办励志操比赛活动,增进学生集体荣誉感。

六、文学社团,激趣增效

十几年来,绿野文学社团,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出版《绿野》文学报刊65期,发表文学社团成员作品近五千篇,在全国和省市文学比赛和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自九月份,课题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领导老师,更是借十二五课题研究东风,针对学校工作实际,加大创造性开展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文学社团,激趣增效”的科研兴校之路。

首先,文以载道,励志笃学。

教育是人学,教育的存在立足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培养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才,即知识全面、素质过硬、勇于创新、道德高尚、积极进取、健康乐观等等对社会有所作为的合格人才。

1、更新人才观念,教师率先垂范。

我校在发展中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材。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愿学、乐学、会学、勤学。力求培养知识全面,能力突出的人才。

学校利用文学社报刊,及时刊发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成果。每月一期《绿野》报纸,登载师生创新活动实践成果。文学社团的“文”,在这里被拓展,具有了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特质。

2、坚持学用经典,贯彻以人为本。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就是学会生活的人”。 学校不等同于社会,教育就要“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

文学社团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和每天一句名言警句背诵比赛,调动了全体师生学习和欣赏经典文化的积极性。我们努力扩展经典诵读范围,让《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都成为经典诵读的项目。同时,引领每位语文老师的每个班级课堂,加强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在诵读和积累中增强学习实效。

3、培养过硬素质,奠定幸福基石。

在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我校也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力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积极响应各项实践活动,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可以很好地渗透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例如山东省初中生创新实验大赛、淄博市中小学电脑作品和机器人竞赛、淄博市中小学电脑作品、机器人竞赛、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山东省感恩书信大赛、淄博市运动会、淄川区“小星星”艺术节等等。我校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致力于培养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文学为用,激趣增效。

学校绿野文学社团,充分挖掘自己的展示平台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丰富多彩,学习兴趣盎然。文学社团与团委学生会政教处图书馆一道,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感恩演讲比赛、汉字书写比赛、现场作文大赛、读书札记手抄报比赛、争做优秀文学编辑等等。各种比赛,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挖掘和培养了学生的自身潜能。

七、高效课堂,质量永恒

学校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课堂改革实际,推出了以“学案引领,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三四三”教学模式。即:学案包括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三部分;课堂教学包括学生自学、课堂展示、教师点拨、练习检测四部分;课堂时间确保三个三分之一,学生自学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点拨不多于三分之一、课堂练习不少于三分之一。努力探索大课堂制,落实课前预习环节,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学不教,当堂作业”的要求。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有声有形,支撑它的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以绿野文化社团活动为龙头形成的校园文化。课前,有绿野文学社团的“送你一杯心灵鸡汤”文学鉴赏活动拉开序幕;课堂上,有师生充满激情的互动活动;课下,有文学社团课外读写和社会调查采风活动。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是幸福的,所以不断有学生家长来信表达对文学社团老师的感激之情。因为家长们看到,孩子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这就是文学社文化育人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文学社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研究,任重道远。昆仑中学文学社团教师和全校领导师生一道,正秉承着“励志博学至和笃行”的校风和“团结进取拼搏奉献”的团队精神,去创建昆仑中学教育教学的新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