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来临,经典常伴
(2013-02-01 16:59:0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假期来临,拥有了我们相对自由的更多的时间,实际上这种休假,也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忙碌。不说我们假期的培训或者进修,不说有些老师在提前备课。有一句话,老师们在用一生的时间备课。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其他的生命存在形式,已经成了我们备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了。
教育的工作,是一个影响改善人的工作。我们目睹或者听闻某些优秀教师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老师这个职业,之所以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就是每位老师都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优秀的人。当然,用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去,这个社会三万六千行中的人们,都在努力的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优秀的人。根据马斯洛夫的理论,人类在满足了自己的生存和安全需要的基础上,都在努力的去做,希望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虽然经过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努力,教师的工资得以不是最低的保障。相信老师们不是为了富贵金钱权势从事这个职业,相信老师们都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都是有大襟怀大抱负而从事我们现在这个职业。所以说我们拥有大襟怀大抱负,就是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为明天勇于担当的心。这种大襟怀大抱负,体现在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和言语造作之中。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几乎没有什么。这是我们教育引导学生的动力所在,也是我们帮助学生的思想认识之源。
是的,我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我们也要吃喝拉撒睡,我们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我们职业上的特点以外,我们与其他三万六千行的人们没有什么两样,不存在谁更光荣和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的文化传承的责任,我们的性格的幽默、豁达、睿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职业生活,乃至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学生的未来。即使这种影响,因为种种原因,变得非常渺小,但是这种影响还是相对其他的职业上的人来说,来的大。
面对学校教育的压力,我们都有一种精疲力竭的感觉。虽然我们都已经是全力以赴了,但是总有一份遗憾。中国有句话,叫做教学相长。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了教师逼着我们自己,不得不做一个好的学生。《礼记学记》中,“知至学之难易,然后能善喻,能善喻然后能为师。”什么是至学,至学就是一种无法穷尽的学问。《大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大学等同于至学。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诗篇《离骚》中唱到:“上穷碧落下黄泉”。诗人在寻找着一种文化,一种能够感到国君和拯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许屈原是过于悲情,“天下苍苍,不为舜昌,不为桀亡。”我曾为自己的鄙陋无以自拔,我曾经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困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位校长说过,教师是一个孬汉子干不了,好汉子不愿干的工作。我觉得这话说得有些水准,像极了孔子。孔子虽然理想是文王一样的社会实现,但是一辈子实际上做着一个多元化教育教师的工作。他也曾经说过,自己不是君子,只不过不是小人而已。
年近半百,常常为知识的老化而焦虑,所以常常与书籍为伴。假期,是一个读书的好时节,希望与喜爱读书正在读书的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