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时候,我失去了信仰。因为一切的东西,都被颠覆。不管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我经历了一个信仰被颠覆的时代。我想,我的同龄人,都有很多同样的感觉。
有句名言,说:当理想之舟搁浅的时候,驴子和骏马便开始亮相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觉得自己就是那驴子。童年时的学习好,不过是自以为是骏马而已。实际上自己骨子里是驴子的。
但后来,我自己发掘自己的所谓的理想,实际上是虚幻的。那里面有着太多的个人的名利和一厢情愿的东西。圣人云:圣人不为私,故能成其私。我因为自私的缘故,自然是应该折戟沉沙的。
我突然明白,既然以前所谓的理想是虚幻的。那就是我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理想,突然觉得后怕起来。像一个吃了迷幻药的人,跌跌撞撞的走了许多的路,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却犹如生活在梦中一般。
我在阅读《复活》的时候,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主人公,我自以为那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子——他似乎也感到一种类似的恐惧乃至要忏悔和赎罪——一种文化的和内心深处的力量在努力的纠正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从《圣经》中找到了这种理想或者是信仰的东西。然而,我不懂《圣经》,无法步托翁的后尘。但是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感受到了类似的东西。这种文化的根中,有如何看待人生社会和世界的问题,有关于人生永恒的一些东西。他们用一种文化的视角,让自己的心灵不再浮躁或者说是浮躁的程度下降了,更好的认识到自身上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产生一种激浊扬清的冲动和力量,并脚踏实地的实行。我觉得这才是可以被称作理想的东西,因为他们与永恒的信仰和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有了这种信仰以后,人们便不虚浮,不再怨天尤人。我读懂了,那些古今中外的精英们,和千千万万平平凡凡生活着的人们。因为这种平时的信仰,只想做个好人的信仰。因为这种信仰,在历经人类历史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而永不退色的信仰,人生便有了一种方向,有了一种动力。一切的迷茫和困惑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的。
以前,之所以看到种种的颠倒妄想,就是自己生活在尘世中,没有这种更加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信仰的原因。不是社会的错,不是他人的不对,更不是上天有意难为自己,而是自己想不开。如同一个具有妄想症的人,自我封闭在一个精神世界中,说人人要迫害自己一样。
只要你拥有了这种精神和文化的高度,时时处处都是阳光灿烂的时候。“荷败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东坡的诗句也许正渗透了这种信仰的力量。
我仿佛看到披着蓑衣提着拄杖且吟且行的高大身影,是你是我是拥有信仰而不惮于辛苦和努力付出的人们!鲁迅先生说过,其实人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这样的路上前行的,该是这样的一些人们。即使再寒冷孤寂的冬夜,我们也不感到寂寞和孤独。
加载中,请稍候......